前锋区水口村:5+5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 责任编辑: 邓 岚 丨 日期: 2020-11-23 ] 来源:广安在线

  前锋区水口村作为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今年以来,在村党委的引领下,实施磐石、阳光、素质、致富、和谐五大工程,促进政治、法治、自治、智治、德治五治融合,创新“5+5”善治模式,带领整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全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以“政治”为引领,实施“磐石工程” 

  创新“党建+乡村治理”模式,升格成立水口村党委,下设新房支部、合作社支部等4个支部,全力构建以村支部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全力争创市级5A级村党组织。精心谱写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选优配强学历高、年轻化、善经管的村党委书记并“一肩挑”,吸引5名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常职干部。按照“一阵地七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投资100余万元建成500平方米水口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村党委服务群众主阵地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完善优化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功能,健全“一窗口”受理、“一站式”代办、“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民生服务体系,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米”,形成了组织“一面旗”、管理“一盘棋”、干部“一条心”、发展“一股力”的新格局。

  以“法治”做保障,实施“阳光工程” 

  建立1名区级常委、1个区级部门党组织、1支区级帮扶队、1个园区党组织、1名镇党委成员、1名镇干部、1名第一书记“七个一”驻村帮扶督导工作机制,理清村党委权责清单,全面落实村级涉众型重要事项、重大项目等全流程民主集中制、“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上好村干部思政课德政课法纪课,全力提升村干部法纪规则意识。全面宣传《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民商事法,每季度开展学法专题讲座、普法大讲堂和“以案说法”课题,利用QQ群、微信群、法治专栏、广播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普法公益宣传,让法治精神润物细无声入脑入心,全力提高村民对政策、民事、治安刑事关系的辨识,全面提升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权利义务观念意识,树牢村民法律底线意识和红线思维。落实“一村一网格员”、“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制度,做到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实现村内“一站式”调解成功率100%。实施“雪亮工程”,在进出村口、新村周边、农业园区安装监控探头12个,组建园区治安巡逻队群防群治,村民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年年提升,成功创建市级法治平安村。

  以“自治”强基础,实施“素质工程” 

  建立村民自治“蜘蛛网”,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乡村基层治理大网络中的有效“结点”,以点结网,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带头示范作用,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开展灵活多策的民主协商活动。建立开放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伍驻点设站,开展送技术、送农资、送培训、送劳务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受惠200余人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完善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以《村规民约》为导向,村民议事、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最大限度汇聚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村民个体的自治融动力,构建起“经济发展人人共建、乡村振兴人人共享、乡村治理人人共治”的良好局面。

  以“智治”为支撑,实施“致富工程”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大力实施“智治”建设,鼓励村党委书记参加学历提升,选派村干部到市内外考察学习10余人次,通过理论培训、素质培养、开拓眼界、跟班实践,不断提升村常职干部理论素养、基本素质和综合动能。在村党委的带领谋划下,全村一致同意整体发展特色现代化农业,建成高标准广安青花椒产业基地2000余亩,带动建成以水口村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00余亩,以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完善智能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种养循环等现代智能农业体系,推进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冷冻贮藏中心、展览馆、品比园等基础设施,盛产期年产花椒将达100多万斤,产值1000余万元,惠及村民1650余户5700余人,每年带来10000余人次就业,集体经济年收益达50余万元以上,以“智慧农业”助推全体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以“德治”促教化,实施“和谐工程” 

  村党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融入村干部、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和乡村治理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产业观、利益观、发展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厚植乡村治理思想德治根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弘扬孝老爱心、助人为乐、遵德守礼等德治文化,营造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树立正能量的张家、唐家德治文化,由村党委引导将家族清明会开成热爱家国会。定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杜绝封建迷信、非法宗教、邪教事件发生。设立红黄黑榜,选树文明示范、道德榜样、家风典范百佳“星级文明户”20余户,唱响新时代向善向美主旋律,实现了德润人心、教化群众、崇德向善,和谐互助之风盛起,全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四好”村。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前锋区水口村:5+5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 责任编辑:邓 岚 丨 日期: 2020-11-23 ]
来源:广安在线

  前锋区水口村作为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今年以来,在村党委的引领下,实施磐石、阳光、素质、致富、和谐五大工程,促进政治、法治、自治、智治、德治五治融合,创新“5+5”善治模式,带领整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全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以“政治”为引领,实施“磐石工程” 

  创新“党建+乡村治理”模式,升格成立水口村党委,下设新房支部、合作社支部等4个支部,全力构建以村支部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全力争创市级5A级村党组织。精心谱写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选优配强学历高、年轻化、善经管的村党委书记并“一肩挑”,吸引5名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常职干部。按照“一阵地七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投资100余万元建成500平方米水口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村党委服务群众主阵地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完善优化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功能,健全“一窗口”受理、“一站式”代办、“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民生服务体系,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米”,形成了组织“一面旗”、管理“一盘棋”、干部“一条心”、发展“一股力”的新格局。

  以“法治”做保障,实施“阳光工程” 

  建立1名区级常委、1个区级部门党组织、1支区级帮扶队、1个园区党组织、1名镇党委成员、1名镇干部、1名第一书记“七个一”驻村帮扶督导工作机制,理清村党委权责清单,全面落实村级涉众型重要事项、重大项目等全流程民主集中制、“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上好村干部思政课德政课法纪课,全力提升村干部法纪规则意识。全面宣传《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民商事法,每季度开展学法专题讲座、普法大讲堂和“以案说法”课题,利用QQ群、微信群、法治专栏、广播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普法公益宣传,让法治精神润物细无声入脑入心,全力提高村民对政策、民事、治安刑事关系的辨识,全面提升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权利义务观念意识,树牢村民法律底线意识和红线思维。落实“一村一网格员”、“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制度,做到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实现村内“一站式”调解成功率100%。实施“雪亮工程”,在进出村口、新村周边、农业园区安装监控探头12个,组建园区治安巡逻队群防群治,村民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年年提升,成功创建市级法治平安村。

  以“自治”强基础,实施“素质工程” 

  建立村民自治“蜘蛛网”,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乡村基层治理大网络中的有效“结点”,以点结网,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带头示范作用,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开展灵活多策的民主协商活动。建立开放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伍驻点设站,开展送技术、送农资、送培训、送劳务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受惠200余人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完善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以《村规民约》为导向,村民议事、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最大限度汇聚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村民个体的自治融动力,构建起“经济发展人人共建、乡村振兴人人共享、乡村治理人人共治”的良好局面。

  以“智治”为支撑,实施“致富工程”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大力实施“智治”建设,鼓励村党委书记参加学历提升,选派村干部到市内外考察学习10余人次,通过理论培训、素质培养、开拓眼界、跟班实践,不断提升村常职干部理论素养、基本素质和综合动能。在村党委的带领谋划下,全村一致同意整体发展特色现代化农业,建成高标准广安青花椒产业基地2000余亩,带动建成以水口村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00余亩,以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完善智能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种养循环等现代智能农业体系,推进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冷冻贮藏中心、展览馆、品比园等基础设施,盛产期年产花椒将达100多万斤,产值1000余万元,惠及村民1650余户5700余人,每年带来10000余人次就业,集体经济年收益达50余万元以上,以“智慧农业”助推全体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以“德治”促教化,实施“和谐工程” 

  村党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融入村干部、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和乡村治理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产业观、利益观、发展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厚植乡村治理思想德治根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弘扬孝老爱心、助人为乐、遵德守礼等德治文化,营造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树立正能量的张家、唐家德治文化,由村党委引导将家族清明会开成热爱家国会。定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杜绝封建迷信、非法宗教、邪教事件发生。设立红黄黑榜,选树文明示范、道德榜样、家风典范百佳“星级文明户”20余户,唱响新时代向善向美主旋律,实现了德润人心、教化群众、崇德向善,和谐互助之风盛起,全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四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