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2022)。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共收录汉字87887个,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不仅收录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全部汉字,还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用字,能够满足各类使用需求。(8月4日《光明日报》)
因为名字里面有生僻汉字,很多人办事不顺。比如,去相关部门办事,需要证明“我真的是我”;比如,在很多App上,他们无法完成实名认证,也无法使用移动支付;比如,有人在疫情期间无法顺利领取健康码……生僻汉字带来的麻烦频见报端,各方呼吁不断,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论是“吃瓜群众”,还是相关部门的职工,若自己的名字没有生僻汉字,的确很难产生共鸣,也很难推动事情的改变。
如今这样的困扰有望得到解决。因为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比上一版增加录入1.7万余个生僻汉字,这是17年之后的首次修改,这是为民服务的与时俱进。这对名字带生僻汉字的人而言,是一种福音。事实上,早在2019年,公安部门就对人口信息库进行了扩容升级,收入了包含少数民族文字、冷僻姓氏在内的7.2万个汉字,基本满足了老百姓的身份认证需求。只可惜,其他很多部门与机构并未同步更新这套字库,这导致政策福利并未广泛覆盖。而此次国标的升级,则突破了这样的瓶颈,的确能带来多重利好。
此前有人认为,一个人名字的美好,并不需要通过生僻汉字来表达。这样的说法的确是事实。对很多生僻汉字来说,基本上只是用于人名,以表达美好之意。如“頔”代表着“美好”,“嫕”代表着“柔顺”,等等。人名不需要通过生僻汉字来表达美好,但也不应该剥夺任何人选择生僻汉字的权力。因为,生僻汉字也是汉字,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基本的尊重。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6000万公民的名字中含有生僻字。这意味着,随着新国标的实施,这些人的生活便利度将会大大提高。此前的他们饱受“数字鸿沟”的困扰;今后的他们,将跟其他人享受同等的权益。这般现实,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以人民为中心”是重要内容。如果说,此前在这方面有点忽视部分群体的权益,那么如今,这样的短板得到很好的弥补。
国标新增生僻汉字,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也是公共服务延伸的必须,更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汉字文化、展现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龙敏飞)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2022)。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共收录汉字87887个,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不仅收录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全部汉字,还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用字,能够满足各类使用需求。(8月4日《光明日报》)
因为名字里面有生僻汉字,很多人办事不顺。比如,去相关部门办事,需要证明“我真的是我”;比如,在很多App上,他们无法完成实名认证,也无法使用移动支付;比如,有人在疫情期间无法顺利领取健康码……生僻汉字带来的麻烦频见报端,各方呼吁不断,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论是“吃瓜群众”,还是相关部门的职工,若自己的名字没有生僻汉字,的确很难产生共鸣,也很难推动事情的改变。
如今这样的困扰有望得到解决。因为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比上一版增加录入1.7万余个生僻汉字,这是17年之后的首次修改,这是为民服务的与时俱进。这对名字带生僻汉字的人而言,是一种福音。事实上,早在2019年,公安部门就对人口信息库进行了扩容升级,收入了包含少数民族文字、冷僻姓氏在内的7.2万个汉字,基本满足了老百姓的身份认证需求。只可惜,其他很多部门与机构并未同步更新这套字库,这导致政策福利并未广泛覆盖。而此次国标的升级,则突破了这样的瓶颈,的确能带来多重利好。
此前有人认为,一个人名字的美好,并不需要通过生僻汉字来表达。这样的说法的确是事实。对很多生僻汉字来说,基本上只是用于人名,以表达美好之意。如“頔”代表着“美好”,“嫕”代表着“柔顺”,等等。人名不需要通过生僻汉字来表达美好,但也不应该剥夺任何人选择生僻汉字的权力。因为,生僻汉字也是汉字,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基本的尊重。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6000万公民的名字中含有生僻字。这意味着,随着新国标的实施,这些人的生活便利度将会大大提高。此前的他们饱受“数字鸿沟”的困扰;今后的他们,将跟其他人享受同等的权益。这般现实,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以人民为中心”是重要内容。如果说,此前在这方面有点忽视部分群体的权益,那么如今,这样的短板得到很好的弥补。
国标新增生僻汉字,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也是公共服务延伸的必须,更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汉字文化、展现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