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桂容:残疾人自强的模范
[ 责任编辑: 申蕊 丨 日期: 2019-05-10 ] 来源:

  “老曾,你马上安排几个工人,将王总订购的200斤麟龙手工面打包好给他送过去。”4月28日,记者来到邻水县城北镇“麟龙”手工挂面厂,只见一位腿脚不便的妇女一边清点货物,一边吩咐工人给客户发货。见有人来访,她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上前招呼。她,就是身残志坚、创业助残的“麟龙”手工挂面厂掌门人昌桂容,并曾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年少持家 身残志坚勇担当

  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邻水县九龙镇补巴桥村的昌桂容,因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从小就爬着、跛着走,饱受小伙伴们嘲笑。昌桂容的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常年在外下苦力挣钱,母亲则包揽家里所有农活。8岁时,昌桂容对上学近乎痴狂的渴求触动了父母,最终将她送到2公里外的村小读书,5年的漫长求学路,尽管无比艰辛,但她从未间断。

  1988年,昌桂容的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家中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年仅13岁的昌桂容忍痛放弃学业,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因身体残疾,求职四处碰壁,几经波折才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毛纺厂当“缝盘”学徒。为了学得一手好技术,为家里分忧,昌桂容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由于她的刻苦努力,收入也逐月提高,当年就给家里汇款2300多元。

  返乡创业 自强不息展抱负

  1997年,为了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昌桂容揣着在外打工挣得的3万多元积蓄,从广东回到邻水老家。回家后,身残志坚的昌桂容萌生了进城做生意的想法。对此,她的父母虽然满怀欣喜,但害怕身患残疾的女儿难以支撑,坚决反对。最终,性格倔强的昌桂容说服父母,在城里亲戚的帮助下,用5000元盘下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干鲜店。

  初次经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经营,昌桂容的干鲜店当年就亏损2万多元,门面租金都难以支付。但这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货品结构、改进服务态度和销售模式,干鲜生意终于“产销对路”,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同时逐渐向经营广安特色农产品转型。人生中最真挚最美丽的爱情之花也在此时绽放,她很快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

  时至2008年,邻水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格外走俏,昌桂容代理的手工挂面、手工空心面常常断货,为稳定客源,扭转无货可卖的局面,昌桂容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厂。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租赁4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注册“麟龙”手工面认证商标,当年生产“麟龙”牌手工面20余吨,实现产值30余万元。2012年,她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工厂,升级生产设备,成功实现由“打工一族”到“个体老板”的华丽转身。2015年8月,昌桂容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16年3月,又被邻水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邻水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同时,因诚信经营,昌桂容被县个协吸纳为会员,先后担任组长、理事等职务,被广安市个协评为优秀理事。

  心怀感恩 致富不忘馈桑梓

  “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亲朋好友的倾心帮助。”一路走来,昌桂容感触良多。她说,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感同身受残疾人的艰辛和不易,就业渠道窄、岗位选择少,因此帮助更多残疾人稳定就业、实现创业是她多年来放不下的牵挂。

  在“麟龙”手工面厂成立之初,她就心怀感恩,积极与县残联、县就业局对接,通过中介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工友介绍工友等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入厂就业,并利用厂里的职工会、车间流水线培训会、工会活动等,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开展技能大比武,帮助残疾员工拓展自食其力新渠道,增强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她还主动关心困难职工生产生活、子女入学等问题,时时处处以亲人相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每年“全国助残日”,她都积极配合县残联工作,自发组织企业残疾人宣传队,广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关注,一些企业、个人纷纷慷慨解囊、捐献爱心,每年都能募集资金近2万元,为县委县政府和县残联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表率。

  10年来,她先后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厂里尚有常年务工残疾人23名,每人年均务工收入超过3.5万元。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全力投身公益事业,2016年5月,她出资10万元在九龙镇补巴桥村建造一座公路桥,解决了乡邻出行难题,并长期联系资助3名残疾学生。

  如今,昌桂容已经成为邻水县残疾人创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砥砺前行。(信息来源:广安日报)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昌桂容:残疾人自强的模范
[ 责任编辑:申蕊 丨 日期: 2019-05-10 ]
来源:

  “老曾,你马上安排几个工人,将王总订购的200斤麟龙手工面打包好给他送过去。”4月28日,记者来到邻水县城北镇“麟龙”手工挂面厂,只见一位腿脚不便的妇女一边清点货物,一边吩咐工人给客户发货。见有人来访,她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上前招呼。她,就是身残志坚、创业助残的“麟龙”手工挂面厂掌门人昌桂容,并曾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年少持家 身残志坚勇担当

  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邻水县九龙镇补巴桥村的昌桂容,因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从小就爬着、跛着走,饱受小伙伴们嘲笑。昌桂容的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常年在外下苦力挣钱,母亲则包揽家里所有农活。8岁时,昌桂容对上学近乎痴狂的渴求触动了父母,最终将她送到2公里外的村小读书,5年的漫长求学路,尽管无比艰辛,但她从未间断。

  1988年,昌桂容的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家中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年仅13岁的昌桂容忍痛放弃学业,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因身体残疾,求职四处碰壁,几经波折才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毛纺厂当“缝盘”学徒。为了学得一手好技术,为家里分忧,昌桂容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由于她的刻苦努力,收入也逐月提高,当年就给家里汇款2300多元。

  返乡创业 自强不息展抱负

  1997年,为了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昌桂容揣着在外打工挣得的3万多元积蓄,从广东回到邻水老家。回家后,身残志坚的昌桂容萌生了进城做生意的想法。对此,她的父母虽然满怀欣喜,但害怕身患残疾的女儿难以支撑,坚决反对。最终,性格倔强的昌桂容说服父母,在城里亲戚的帮助下,用5000元盘下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干鲜店。

  初次经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经营,昌桂容的干鲜店当年就亏损2万多元,门面租金都难以支付。但这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货品结构、改进服务态度和销售模式,干鲜生意终于“产销对路”,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同时逐渐向经营广安特色农产品转型。人生中最真挚最美丽的爱情之花也在此时绽放,她很快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

  时至2008年,邻水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格外走俏,昌桂容代理的手工挂面、手工空心面常常断货,为稳定客源,扭转无货可卖的局面,昌桂容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厂。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租赁4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注册“麟龙”手工面认证商标,当年生产“麟龙”牌手工面20余吨,实现产值30余万元。2012年,她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工厂,升级生产设备,成功实现由“打工一族”到“个体老板”的华丽转身。2015年8月,昌桂容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16年3月,又被邻水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邻水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同时,因诚信经营,昌桂容被县个协吸纳为会员,先后担任组长、理事等职务,被广安市个协评为优秀理事。

  心怀感恩 致富不忘馈桑梓

  “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亲朋好友的倾心帮助。”一路走来,昌桂容感触良多。她说,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感同身受残疾人的艰辛和不易,就业渠道窄、岗位选择少,因此帮助更多残疾人稳定就业、实现创业是她多年来放不下的牵挂。

  在“麟龙”手工面厂成立之初,她就心怀感恩,积极与县残联、县就业局对接,通过中介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工友介绍工友等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入厂就业,并利用厂里的职工会、车间流水线培训会、工会活动等,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开展技能大比武,帮助残疾员工拓展自食其力新渠道,增强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她还主动关心困难职工生产生活、子女入学等问题,时时处处以亲人相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每年“全国助残日”,她都积极配合县残联工作,自发组织企业残疾人宣传队,广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关注,一些企业、个人纷纷慷慨解囊、捐献爱心,每年都能募集资金近2万元,为县委县政府和县残联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表率。

  10年来,她先后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厂里尚有常年务工残疾人23名,每人年均务工收入超过3.5万元。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全力投身公益事业,2016年5月,她出资10万元在九龙镇补巴桥村建造一座公路桥,解决了乡邻出行难题,并长期联系资助3名残疾学生。

  如今,昌桂容已经成为邻水县残疾人创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砥砺前行。(信息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