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华蓥市扶贫开发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华蓥市于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省定贫困县,虽然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生活在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四大特殊贫困类区”的贫困人口占比79%,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占比73%。
牵头揽总脱贫攻坚工作是扶贫开发局的职能职责,该局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爬坡上坎、拓荒开路,有力推动了华蓥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2016年,该市成为四川省5个首批摘帽县之一,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荣誉称号;2017年,该市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达标退出,在全省贫困县中率先消除绝对贫困;2018年至2020年,该市建立健全“回头看、回头帮”机制,无一名已脱贫人口返贫,无一户其他困难群众致贫,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020年达10358元,位居广安市第一。
“四看六不评”,精准识别夯实脱贫之基
“2736元,我们如何把握?如何认定?”“精准扶贫,关键在扶贫对象的精准,怎么才能做到精准?”“认定过程中,怎么发挥监督作用?”……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如何将扶贫对象认定精准,成为悬在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原扶贫办)头上的一把“利剑”,“5+2”“白加黑”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的工作常态。
“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前提。华蓥市扶贫开发局严格按照“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要求,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贫困户的识别上,提出“四看”(看房顶子、看菜园子、看钱袋子、看脑瓜子)和“六不评”(有商品房或商铺的不评、有小轿车或客货运营车辆的不评、有财政供养人员的不评、有经商办企业的不评、家庭生活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不评、家庭存款高于人均2736元的不评)评定标准。
同时,该局每年严格按照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识别程序,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尽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因死亡、新生、婚嫁等情况,家庭人员发生变化的贫困家庭,实施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有进有出、进出有序。
“三问三答”,调查研究谏好脱贫之策
“我们家每年住院要花费好几万,实在是困难啊!”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干部在2015年10月的一次走访中,了解到永兴镇白家龙村7组贫困村民李小霞身患白血病,需定期到重庆医院进行治疗,但县外就医无法享受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每年自付费用高达2万余元,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针对贫困户县外就医自付费用较高的特殊情况,该局组织工作人员在全市开展广泛摸排,多次研究,制定《华蓥市农村特殊贫困户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县外住院贫困户进行特殊帮扶。截至目前,共救助贫困对象200余人次,发放特殊困难帮扶资金354万元。
贫困群众需要什么?华蓥市情适用什么政策?……站在贫困群众的立场,因地制宜、倾尽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华蓥扶贫干部的共识。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充分发挥“参谋”作用,白天调研、晚上讨论研究,意见成熟后向华蓥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创新出台《非建档立卡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村贫困边缘户帮扶工作的通知》等10余项精准帮扶政策,实现了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任务。
“三特别三敢于”,队伍建设铸强脱贫之魂
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必然有着坚毅的“灵魂”。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干部职工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练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受累、特别能奉献”“敢说、敢拼、敢打硬仗”的扶贫人精神。
“不懂就找‘唐专家’!”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唐协建5年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夜晚12点以前到家是偶然,清晨女儿醒来见不着爸爸是必然。
2017年,华蓥市所有未脱贫户申报脱贫,即将消除绝对贫困,全市所有扶贫干部都不敢大意,任何一个环节,他都要反复核校。才做完手术的“唐专家”在病床上接了一个又一个电话后,顶着爱人的责怪和医生的叮嘱毅然出院,一出院就去了给他打电话最多的乡镇。
5年来,唐协建走遍华蓥市所有贫困村和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2300余户,协调解决具体问题360余个。2020年,他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一线优秀扶贫干部”。2020年末,迎接完省级最后一次考核的第二天,他才走进医院进行深度检查,医生告诉他:“哮喘已非常严重,再迟来几天,就要发展成肺气肿了。”
两次晕倒在工作现场的汤伟林,忙起来连吃一碗方便面的时间都没有;主动请缨到明月镇刘家庙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易乐,开办网点、拍摄抖音,帮助村民拓展土鸡销路;“数据专家”雷万军,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常常被锁在家门外;“小瘦猴”王军,患严重肝炎,仍是固定的加班成员……
“这支‘三特别三敢于’的干部队伍,是华蓥上千名多年来在扶贫一线奋战的信念坚定、心系群众、务实担当干部的缩影!”把挂职干部干成“实职干部”的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华蓥市委副书记鄢梦说,“华蓥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支干部队伍功不可没。”
“多年征程,多年劳苦心酸,最终收获脱贫群众的喜悦笑颜,一切都是值得的!”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丽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又是一场硬仗,但我们有信心继续奋战!”(江易 王姚 周松林 文/图)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华蓥市扶贫开发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华蓥市于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省定贫困县,虽然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生活在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四大特殊贫困类区”的贫困人口占比79%,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占比73%。
牵头揽总脱贫攻坚工作是扶贫开发局的职能职责,该局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爬坡上坎、拓荒开路,有力推动了华蓥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2016年,该市成为四川省5个首批摘帽县之一,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荣誉称号;2017年,该市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达标退出,在全省贫困县中率先消除绝对贫困;2018年至2020年,该市建立健全“回头看、回头帮”机制,无一名已脱贫人口返贫,无一户其他困难群众致贫,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020年达10358元,位居广安市第一。
“四看六不评”,精准识别夯实脱贫之基
“2736元,我们如何把握?如何认定?”“精准扶贫,关键在扶贫对象的精准,怎么才能做到精准?”“认定过程中,怎么发挥监督作用?”……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如何将扶贫对象认定精准,成为悬在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原扶贫办)头上的一把“利剑”,“5+2”“白加黑”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的工作常态。
“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前提。华蓥市扶贫开发局严格按照“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要求,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贫困户的识别上,提出“四看”(看房顶子、看菜园子、看钱袋子、看脑瓜子)和“六不评”(有商品房或商铺的不评、有小轿车或客货运营车辆的不评、有财政供养人员的不评、有经商办企业的不评、家庭生活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不评、家庭存款高于人均2736元的不评)评定标准。
同时,该局每年严格按照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识别程序,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尽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因死亡、新生、婚嫁等情况,家庭人员发生变化的贫困家庭,实施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有进有出、进出有序。
“三问三答”,调查研究谏好脱贫之策
“我们家每年住院要花费好几万,实在是困难啊!”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干部在2015年10月的一次走访中,了解到永兴镇白家龙村7组贫困村民李小霞身患白血病,需定期到重庆医院进行治疗,但县外就医无法享受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每年自付费用高达2万余元,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针对贫困户县外就医自付费用较高的特殊情况,该局组织工作人员在全市开展广泛摸排,多次研究,制定《华蓥市农村特殊贫困户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县外住院贫困户进行特殊帮扶。截至目前,共救助贫困对象200余人次,发放特殊困难帮扶资金354万元。
贫困群众需要什么?华蓥市情适用什么政策?……站在贫困群众的立场,因地制宜、倾尽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华蓥扶贫干部的共识。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充分发挥“参谋”作用,白天调研、晚上讨论研究,意见成熟后向华蓥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创新出台《非建档立卡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村贫困边缘户帮扶工作的通知》等10余项精准帮扶政策,实现了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任务。
“三特别三敢于”,队伍建设铸强脱贫之魂
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必然有着坚毅的“灵魂”。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干部职工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练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受累、特别能奉献”“敢说、敢拼、敢打硬仗”的扶贫人精神。
“不懂就找‘唐专家’!”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唐协建5年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夜晚12点以前到家是偶然,清晨女儿醒来见不着爸爸是必然。
2017年,华蓥市所有未脱贫户申报脱贫,即将消除绝对贫困,全市所有扶贫干部都不敢大意,任何一个环节,他都要反复核校。才做完手术的“唐专家”在病床上接了一个又一个电话后,顶着爱人的责怪和医生的叮嘱毅然出院,一出院就去了给他打电话最多的乡镇。
5年来,唐协建走遍华蓥市所有贫困村和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2300余户,协调解决具体问题360余个。2020年,他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一线优秀扶贫干部”。2020年末,迎接完省级最后一次考核的第二天,他才走进医院进行深度检查,医生告诉他:“哮喘已非常严重,再迟来几天,就要发展成肺气肿了。”
两次晕倒在工作现场的汤伟林,忙起来连吃一碗方便面的时间都没有;主动请缨到明月镇刘家庙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易乐,开办网点、拍摄抖音,帮助村民拓展土鸡销路;“数据专家”雷万军,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常常被锁在家门外;“小瘦猴”王军,患严重肝炎,仍是固定的加班成员……
“这支‘三特别三敢于’的干部队伍,是华蓥上千名多年来在扶贫一线奋战的信念坚定、心系群众、务实担当干部的缩影!”把挂职干部干成“实职干部”的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华蓥市委副书记鄢梦说,“华蓥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支干部队伍功不可没。”
“多年征程,多年劳苦心酸,最终收获脱贫群众的喜悦笑颜,一切都是值得的!”华蓥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丽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又是一场硬仗,但我们有信心继续奋战!”(江易 王姚 周松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