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教育 主题活动 讲文明树新风 我们的节日 联盟联播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广安要闻 道德模范 广安义工 区市县动态 站内公告 小平故里·人文广安 文明论坛 原创评论 文明风采 他山之石 资料中心 联系我们 加入志愿组织

    破除陈规陋俗 文明花开漾新风——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下)

    来源:       责任编辑: 申蕊       日期: 2018-12-27

      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涵育的基础性工作加以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俗,社会风气不断向善向好转变。

      村规民约 约出好风气

      “刘大嫂,要记得每天打扫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哦……”“张大爷,鸡、鸭、鹅必须圈养哦……”寒冬时节,走进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时常看到村干部张文华的身影。

      走村入户逐条宣讲《村规民约》,已经融入了这个村干部的日常生活。

      “《村规民约》是村民对文明新风的呼唤。”张文华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房前屋后和村里环境卫生也一直以来广受诟病,一些陈规陋俗亟待破除,村民对改变现状充满了期盼,却又无从下手。

      “为了提倡文明新风,我们村的村民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制定了《村规民约》。”张文华说,《村规民约》实施后,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养不断增强,邻里纠纷减少了,环境卫生变好了,村子更加和谐美丽了,卢山村民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更获得央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

      农村美不美,一看环境,二看民风。近年来,我市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培育良好民风作为文明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广泛征集村规民约,积极宣扬好人好事,让文明之风吹进乡村、文明之花遍地盛放。

      “现在,有了《村规民约》,讲话做事都得考虑后果、影响,坏事不能做,好事跟着学。”卢山村村民刘锦珍说起村里的变化,欣喜不已。

      不仅是卢山村,在我市积极引导下,全市2731个村结合各村实际,均制定了操作可行的《村规民约》。

      如今,走进广安广大农村,一条条关于勤劳致富、保护山林资源、维护社会治安、爱护环境卫生、抵制奢侈浪费等内容的《村规民约》随处可见,不仅涵养了文明乡风,也对扫除不良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发挥了积极作用。

      家风家训 涵育好民风

      绿地、果园、民居……武胜县三溪镇观音桥村,如今成为众多游客所青睐的乡村旅游之地。然而,不少前往游览的游客却发现,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该村42户人家大门口悬挂的木刻“家训”。

      “勤俭立业、谦和处事、孝德传家”“心诚则灵、无信不立”……字虽不多,却将整个村子的风气显现出来。

      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进村入院示范点建设,从而把好家训“晒”出来、传出去,用荣誉感引导激发使命感、用身边事影响教育身边人,是我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之一。

      鼓励每家每户总结家规家训,悬挂门外,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用观音桥村村民李玉兰的话说,“‘家训’对大家有约束和监督作用,时刻警醒自己,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处理村里的公共事务。”

      好家风培育出好民风。现在,观音桥村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文明素养提升了,这些改变,还让观音桥村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四川十大生态乡村”“全国第四批传统保护村落”等美名。

      不光如此,我市还通过广泛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等活动,选树了一批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为主体的新乡贤代表,培育发展乡贤文化。通过邀请新乡贤走进村、镇、校讲述身边事等途径,让广大群众在看、听、说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引导大家学好人、做好事。

      现在,在广安广大农村,已经掀起了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热潮,涌现出全国首届孝老爱亲模范曹于亚、四川省助人为乐模范张洁、诚实守信模范刘家奇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26名、四川省道德模范7名、四川好人200余名;评选产生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8名、广安好人140余名。

      移风易俗 树立新乡风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一些农村地区富了,农民腰包鼓了,但一些地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却仍存在。近年来,走在广安大地上,人们发现,这样的状况正悄然发生改变: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我市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

      近年来,我市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等的重要作用,大力遏制农村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风陋俗,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全市将移风易俗列入农民夜校、院坝会等必讲主题,定期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专题教育,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策划开展文明祭祀、家庭团圆、孝老爱亲等主题活动,并利用农村文艺宣传队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影响,让群众感悟传统美德、感受时代新风。

      为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我市还集中建设了一批移风易俗示范点,达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文明家庭、党员干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所在家庭,也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农村风气的改善。

      如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的成效正在我市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村子发生了美丽“蝶变”,“文明之花”已盛开在广大农民心中;文明乡风沐浴下的广安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信息来源:广安日报)

相关推荐

更多>>

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