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允树:关心下一代是一种幸福
[ 责任编辑: 申蕊 丨 日期: 2018-11-07 ] 来源:

  2010年,从岳池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岗位退休的雷允树,做起了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8年来,他把关心下一代当成一种幸福。幸福的背后,是他充分发挥关工委和“五老”优势,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过程,让一个个孩子得到了成长,让一个个家庭感受到温暖。如今,讲道德、爱学习、乐奉献的良好风尚在全县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县关工委工作在全市年终考评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县关心下一代专项基金募集资金800余万元,在全市名列前茅,岳池县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雷允树于今年获得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称号。

  在奉献中感受幸福

  雷允树接手县关工委工作时,县关工委班子不健全、经费和人员不足。面对困难,他主动作为,一边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一边到一些有威望的退休老领导家里做思想工作,邀请他们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此外,他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予以资金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那段时间,他起早摸黑,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扑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在他的努力下,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时解决了关工委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不但自掏腰包组织老同志到外地学习考察、多方“取经”,还带领大家进机关、下村镇、去学校实地调研。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岳池县各个乡镇、机关、学校、企业,深入700多个村(社区)指导村一级关工组织建设。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同志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全县“五老”志愿者队伍有12000余人;建立基层关工组织1174个,村(社区)、机关、学校实现关工组织全覆盖;全县90%的乡镇创建了“六好”关工委,所有村(社区)关工小组落实了“五有”,各级关工组织工作正向着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全县24530名农村留守儿童、1608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20名孤儿、150名特困青少年已全部分类建立台账,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五助”(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工作。

  在关爱中感受幸福

  2012年6月,雷允树得知分别在岳池中学上高中、初中的小月(化名)、小华(化名)两姐弟,因父亲犯罪入狱,母亲早逝,面临失学的困境时,他主动联系到两姐弟,从经济上予以支持,从情感上予以关心,并连同乡镇和村一级两位“五老”志愿者对该家庭进行“三对一”帮扶。在他和“五老”志愿者的长期帮助下,姐弟二人积极面对生活,顺利考上了大学。姐弟俩的成长变化,让其父亲深受教育,在狱中表现良好,后提前出狱。全家人多次写信、致电感谢县关工委,感谢雷允树等“五老”志愿者给予他家无私的帮助和关心。

  关爱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在雷允树的带领下,近两年来,岳池县关工委大力实施市关工委制定的“一工程四计划”公益项目,自主实施“928渠江基金”“金秋助学”“暖冬行动”等公益项目,对困难青少年进行关爱救助。据不完全统计,共帮扶青少年10141人次,救助困难青少年2156人、贫困大学新生895人、病残儿童32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中心)146个、“五老关爱活动室”7个,为全县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次帮助,成就一个人才;一份关爱,温暖一个家庭。”雷允树常说,面对遭遇困难的青少年,老年人就应该发余热、献爱心,让更多孩子和家庭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在坚守中感受幸福

  在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8年里,困难和误解也常常困扰着雷允树,但他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2014年底,雷允树的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症,24小时都需要人照看。2017年10月的一天,他到乡上去指导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家中其他亲人也有事不在家,妻子独自一人外出迷路,全家老少和亲友到处寻找,直到晚上9点多钟才将老人找回家,雷允树也因此病倒。

  今年7月,妻子的病情急转直下,连续三天高烧昏迷不醒,并伴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综合征。尽管妻子病情越来越重,自己的身体也常被病痛缠绕,但雷允树依然坚守着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爱,他在胰腺炎术后三天就带病坚持开会工作。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问他:“关工委每月给你多少钱,你舍不得这份工作?”听到这些话,雷允树都一笑置之。

  “前些年由于关工委组织建设不健全,缺少工作经费,我们退休老同志出差下乡没报过一分补助,更别说其他什么待遇。有时遇上家庭困难的青少年,我们还会自掏腰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雷允树告诉记者。

  近年来,雷允树为筹集关爱基金救助困难青少年,四处游说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募捐,共筹集关爱资金800多万元。他说,每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多做一件好事,自己就感到非常欣慰;每当改善一位困境青少年的生活,就觉得干这行工作是一种幸福,“只要我还能为青少年工作发挥余热,就要继续坚守岗位!”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雷允树:关心下一代是一种幸福
[ 责任编辑:申蕊 丨 日期: 2018-11-07 ]
来源:

  2010年,从岳池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岗位退休的雷允树,做起了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8年来,他把关心下一代当成一种幸福。幸福的背后,是他充分发挥关工委和“五老”优势,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过程,让一个个孩子得到了成长,让一个个家庭感受到温暖。如今,讲道德、爱学习、乐奉献的良好风尚在全县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县关工委工作在全市年终考评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县关心下一代专项基金募集资金800余万元,在全市名列前茅,岳池县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雷允树于今年获得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称号。

  在奉献中感受幸福

  雷允树接手县关工委工作时,县关工委班子不健全、经费和人员不足。面对困难,他主动作为,一边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一边到一些有威望的退休老领导家里做思想工作,邀请他们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此外,他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予以资金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那段时间,他起早摸黑,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扑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在他的努力下,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时解决了关工委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不但自掏腰包组织老同志到外地学习考察、多方“取经”,还带领大家进机关、下村镇、去学校实地调研。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岳池县各个乡镇、机关、学校、企业,深入700多个村(社区)指导村一级关工组织建设。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同志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全县“五老”志愿者队伍有12000余人;建立基层关工组织1174个,村(社区)、机关、学校实现关工组织全覆盖;全县90%的乡镇创建了“六好”关工委,所有村(社区)关工小组落实了“五有”,各级关工组织工作正向着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全县24530名农村留守儿童、1608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20名孤儿、150名特困青少年已全部分类建立台账,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五助”(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工作。

  在关爱中感受幸福

  2012年6月,雷允树得知分别在岳池中学上高中、初中的小月(化名)、小华(化名)两姐弟,因父亲犯罪入狱,母亲早逝,面临失学的困境时,他主动联系到两姐弟,从经济上予以支持,从情感上予以关心,并连同乡镇和村一级两位“五老”志愿者对该家庭进行“三对一”帮扶。在他和“五老”志愿者的长期帮助下,姐弟二人积极面对生活,顺利考上了大学。姐弟俩的成长变化,让其父亲深受教育,在狱中表现良好,后提前出狱。全家人多次写信、致电感谢县关工委,感谢雷允树等“五老”志愿者给予他家无私的帮助和关心。

  关爱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在雷允树的带领下,近两年来,岳池县关工委大力实施市关工委制定的“一工程四计划”公益项目,自主实施“928渠江基金”“金秋助学”“暖冬行动”等公益项目,对困难青少年进行关爱救助。据不完全统计,共帮扶青少年10141人次,救助困难青少年2156人、贫困大学新生895人、病残儿童32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中心)146个、“五老关爱活动室”7个,为全县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次帮助,成就一个人才;一份关爱,温暖一个家庭。”雷允树常说,面对遭遇困难的青少年,老年人就应该发余热、献爱心,让更多孩子和家庭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在坚守中感受幸福

  在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8年里,困难和误解也常常困扰着雷允树,但他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2014年底,雷允树的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症,24小时都需要人照看。2017年10月的一天,他到乡上去指导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家中其他亲人也有事不在家,妻子独自一人外出迷路,全家老少和亲友到处寻找,直到晚上9点多钟才将老人找回家,雷允树也因此病倒。

  今年7月,妻子的病情急转直下,连续三天高烧昏迷不醒,并伴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综合征。尽管妻子病情越来越重,自己的身体也常被病痛缠绕,但雷允树依然坚守着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爱,他在胰腺炎术后三天就带病坚持开会工作。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问他:“关工委每月给你多少钱,你舍不得这份工作?”听到这些话,雷允树都一笑置之。

  “前些年由于关工委组织建设不健全,缺少工作经费,我们退休老同志出差下乡没报过一分补助,更别说其他什么待遇。有时遇上家庭困难的青少年,我们还会自掏腰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雷允树告诉记者。

  近年来,雷允树为筹集关爱基金救助困难青少年,四处游说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募捐,共筹集关爱资金800多万元。他说,每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多做一件好事,自己就感到非常欣慰;每当改善一位困境青少年的生活,就觉得干这行工作是一种幸福,“只要我还能为青少年工作发挥余热,就要继续坚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