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邓小平铜像广场举行诗歌献伟人活动。(资料图片)
□包娅娅 廖荣华
书声和鸟鸣共闻,学童与绿树竞长。邻水县鼎屏镇第二小学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玉屏山下,该校以“尚玉立人”为校训,秉承“润德启智”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充满“仁、智”玉石精神的“书香校园、智慧校园”,逐步形成了“乐习诗书,知行合一”的学风。近年来,该校更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不断促进校内活动课程化与校外实践常态化,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夯实学生素质根基
“在小学生涯,学校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得到的答案,多数指向为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该校统筹规划校内活动,不断推动学生自我教育,夯实了素质教育的根基。
建设“悦读校园”,引导学生与书籍相伴。开放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县图书馆进行海量阅读,盘活阅读资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倡导学生捐书到校,开展“好书漂流”活动,促进阅读资源有效流动。此外,该校还让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读书笔记展示、书香家庭评选、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好书”内化于心。
推动社团建设,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趣味数学、田径、棋类、书法、管弦乐、摄影等社团,成立了玉翌文学社,创办了校刊《玉翌》和校报《玉翌少年》,并常态化开展读书节、艺术节、运动节、科技节“四节”活动,促使学生拓宽兴趣爱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招募志愿服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每逢举办校园大型活动时,该校都将公开招募“小小志愿者”,合理科学设置小记者、小广播、卫生员、报道员、监督员等志愿者岗位,为学生全员参与活动提供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乐享其中,不断成长。
该校还充分利用升旗仪式、课前玲珑演讲、校园演讲比赛等平台,不断培养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自2013年以来,该校创造性设置了“校长小助理”岗位,每周5名小助理分别对纪律、卫生、教学、习惯等方面进行管理,列席学校行政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汇报并提出建议,同时肩负起畅通学校与师生沟通交流渠道的使命。
以校外实践为推手 促进学生内涵发展
为更好地让学生得到发展,该校将课堂“搬出”学校,不断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活动的触角伸向社会广阔的空间。
交通文明岗位,树立学生规则意识。每月月末,该校都将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组织学生到城区5个十字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劝导,让学生实地学习交通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工业园区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2013年春季开始,该校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组织学生到工业园区开展参观考察和学习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和信心。
远足采茶,学习祖国农耕文化。每年清明节期间,学校都会组织六年级师生到铜锣山生态园区开展“踏春悟美,采茶怡情”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习体验采茶过程,观摩制茶学习茶道文化,游山踏春认识了解植物,从而对祖国的茶文化、农耕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该校每年还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打扫卫生、表演节目、为老人捶背;走进邓小平故居,敬献花篮、重温入队誓词、开展护绿护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以综合课程为平台 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一直是该校的不懈追求。该校将综合实践主题化、课程化,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开展校本研修,磨练教师队伍。该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构建“三场”——教师内在“人文情怀+专业精神”的感应场、教师外在“目标导向+校本研修”的反思场、教师多向“教育科研+三课展示”的辐射场。结合实际,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教育微讲座、周际明星教师评选、“三课展示”(新进教师合格课、中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双主双优”优质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开发校本教材,发展学生潜能。该校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编写了《我上一年级啦》幼小衔接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养成教育周)熟悉校园环境、校风、校训、作息时间、生活常识等,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此外,该校还编写了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的校本教材,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
开发“润玉”课程,搭建成长平台。多年来,该校大力开发“润玉”系列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充分征集师生意见、了解师生需求的基础上,该校目前共开设了“润玉”课程班43个,分单双周进行,涉及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语文和数学的学科拓展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2至3项活动参加。
近年来,学校乘课程改革的东风,大胆尝试综合实践改革,探索综合课堂新模式,推行“研学旅行”活动,先后建立校外实践基地9个,学生从“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感知责任,推动“知行合一”。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在邓小平铜像广场举行诗歌献伟人活动。(资料图片)
□包娅娅 廖荣华
书声和鸟鸣共闻,学童与绿树竞长。邻水县鼎屏镇第二小学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玉屏山下,该校以“尚玉立人”为校训,秉承“润德启智”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充满“仁、智”玉石精神的“书香校园、智慧校园”,逐步形成了“乐习诗书,知行合一”的学风。近年来,该校更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不断促进校内活动课程化与校外实践常态化,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夯实学生素质根基
“在小学生涯,学校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得到的答案,多数指向为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该校统筹规划校内活动,不断推动学生自我教育,夯实了素质教育的根基。
建设“悦读校园”,引导学生与书籍相伴。开放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县图书馆进行海量阅读,盘活阅读资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倡导学生捐书到校,开展“好书漂流”活动,促进阅读资源有效流动。此外,该校还让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读书笔记展示、书香家庭评选、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好书”内化于心。
推动社团建设,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趣味数学、田径、棋类、书法、管弦乐、摄影等社团,成立了玉翌文学社,创办了校刊《玉翌》和校报《玉翌少年》,并常态化开展读书节、艺术节、运动节、科技节“四节”活动,促使学生拓宽兴趣爱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招募志愿服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每逢举办校园大型活动时,该校都将公开招募“小小志愿者”,合理科学设置小记者、小广播、卫生员、报道员、监督员等志愿者岗位,为学生全员参与活动提供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乐享其中,不断成长。
该校还充分利用升旗仪式、课前玲珑演讲、校园演讲比赛等平台,不断培养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自2013年以来,该校创造性设置了“校长小助理”岗位,每周5名小助理分别对纪律、卫生、教学、习惯等方面进行管理,列席学校行政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汇报并提出建议,同时肩负起畅通学校与师生沟通交流渠道的使命。
以校外实践为推手 促进学生内涵发展
为更好地让学生得到发展,该校将课堂“搬出”学校,不断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活动的触角伸向社会广阔的空间。
交通文明岗位,树立学生规则意识。每月月末,该校都将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组织学生到城区5个十字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劝导,让学生实地学习交通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工业园区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2013年春季开始,该校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组织学生到工业园区开展参观考察和学习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和信心。
远足采茶,学习祖国农耕文化。每年清明节期间,学校都会组织六年级师生到铜锣山生态园区开展“踏春悟美,采茶怡情”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习体验采茶过程,观摩制茶学习茶道文化,游山踏春认识了解植物,从而对祖国的茶文化、农耕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该校每年还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打扫卫生、表演节目、为老人捶背;走进邓小平故居,敬献花篮、重温入队誓词、开展护绿护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以综合课程为平台 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一直是该校的不懈追求。该校将综合实践主题化、课程化,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开展校本研修,磨练教师队伍。该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构建“三场”——教师内在“人文情怀+专业精神”的感应场、教师外在“目标导向+校本研修”的反思场、教师多向“教育科研+三课展示”的辐射场。结合实际,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教育微讲座、周际明星教师评选、“三课展示”(新进教师合格课、中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双主双优”优质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开发校本教材,发展学生潜能。该校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编写了《我上一年级啦》幼小衔接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养成教育周)熟悉校园环境、校风、校训、作息时间、生活常识等,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此外,该校还编写了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的校本教材,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
开发“润玉”课程,搭建成长平台。多年来,该校大力开发“润玉”系列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充分征集师生意见、了解师生需求的基础上,该校目前共开设了“润玉”课程班43个,分单双周进行,涉及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语文和数学的学科拓展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2至3项活动参加。
近年来,学校乘课程改革的东风,大胆尝试综合实践改革,探索综合课堂新模式,推行“研学旅行”活动,先后建立校外实践基地9个,学生从“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感知责任,推动“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