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堂互映”:助推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实
[ 责任编辑: 申蕊 丨 日期: 2019-01-28 ] 来源:

  中国文明网 随着重庆直辖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城乡工业向园区集中的速度越来越快,离开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向往田园生活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对“乡愁”的眷恋和周末近郊文化休闲的需求日趋强烈;新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针对上述情况,重庆市巴南区提出推动宣传教育“四堂互映”活动,即立足“茶堂”抓渗透、立足“课堂”抓教育、立足“厅堂”抓养成、立足“草堂”抓融入。

  百姓茶堂:以茶道品味家国事

  一是品茶话梦体味人生。利用农闲时节、农村赶集、传统节日等,以小镇茶馆、社区广场等为平台,设立品茶读报室,由“百姓名嘴”定期主持“百姓书场”,开展“说说唱唱百姓乐”茶话会,让村居百姓在品茶休闲的同时又了解民生政策、时事热点。同时,通过品香茶、院坝会、摆龙门阵等方式开展“共话梦想”群众性讨论活动500余次,形成了丰盛镇十全堂、仁寿茶馆、接龙镇黄桷公园、自力村文化大院、鱼洞两岸咖啡馆等极具人气的品牌茶堂。

  二是以茶为媒浓情暖心。鼓励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喝茶聊天,倡导邻里相识相知、相助相亲的社会新风尚,开展“相邻屋檐下”邻里茶话会、爱心帮扶等活动,组织6000余名志愿者及社工结对26800余名特殊、重点人群,提供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义诊义检、过集体生日、干农活等活动380余场次。

  三是百姓沙龙共促和谐。举办“百姓茶堂之我的诚信友善观”“百姓品茶示家礼”“邻里长辈谈惜福”“百姓茶堂文艺汇”等百姓沙龙600余次。通过活动,全区成功调解纠纷2200余件,刑事和治安案件较去年减少69件,其中花溪街道红光社区由过去的信访“火药桶”成为市级文明村。

  梦想课堂:以梦想激励人生志

  一方面,开发精品课程,增强教育感染力。围绕人生理想、做事道理、科学真理、社会心理四大板块,精心开设时事、励志、法制、科普、创业就业、文化艺术等18个专题,开发精品课程220次,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

  另一方面,创新组织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注重课程组织的系统性,组织“梦想沙龙”等系列主题课程,激发参与兴趣。注重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寒暑假及放学时间安排适合青少年课程,周一至周五安排适合中老年人、待业人员、全职妈妈课程,周六、周日、夜晚安排适合上班族课程。注重课程活动的延伸性,巴南区文化馆承办的梦想公开课堂根据听众需求,延伸开办了“梦想剧场”“梦想录音棚”“梦想艺术团”,帮助普通群众实现音乐梦、艺术梦、明星梦。

  家庭厅堂:以家风孕育孝善情

  一是言传身教“议家风”。面向全区发出传承“文明、勤廉、简朴”好家风倡议书15万份,宣讲家庭文化知识2000余次,营造浓厚的重家风氛围。开展“和睦友善、惜福感恩”坝坝龙门阵、“全民议家风”“邻里节”系列活动200余场次。

  二是总结提炼“立家训”。发动全区家庭开展“我爱我家”立家训活动,通过寻根读家谱、老少谈家教、全家立家训等对祖上传承的家训进行梳理传承,帮助全区8万余个家庭整理确立了家训。涌现出“立身勤为本、百善孝为先”(丰盛镇蔡氏家训)“勤俭、谦和、睦族、理家、信义”(接龙镇廖氏家训)等一批优秀家训,并通过政府网站、短信平台、善行义举榜等形式进行了展示。

  三是身体力行“传家礼”。开展廉洁家风进万家、集体成人礼、满旬老人拜寿礼等各类“传家礼”活动150余次,其中接龙镇创新开展了年满18周岁居民加冠加笄仪式,丰盛镇探索举办“坐孝善轿、拍全家福”等祝寿礼。同时,整理创作长幼、夫妻、邻里、洒扫、称谓、餐桌、持家、应对、待客、祭祖等“家礼十循”,设计创作家礼系列动漫故事,并纳入全区各中小学校的校本教材。

  农家草堂:以乡土耕耘感恩心

  一是住农家,体验懂福。巴南区依托全区100余个家庭农场、特色旅游项目,开展亲子体验活动、户外主题拓展训练活动360余场次。其中双河口羊鹿山常青国际养生园开展的采茶、种菜体验活动,姜家镇农家院坝开展的“推磨做豆花”和“打糍粑”体验活动,均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二是进农村,节用惜福。紧盯重点人群,组织1000名大中小学生开展“我的梦想”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动植物认领、建立实践实习基地,推动参与式和服务式乡村体验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受自然生态的魅力,体验劳动的艰辛,领悟惜福的珍贵。

  三是下农田,感恩种福。创新“互联网+”工作方式,设立“小米粒儿”示范田,开展插秧、扎稻草人、施肥、除草等线下、线上活动,150个家庭、500多名志愿者及网络“大V”参与活动,被网络点赞4000余条次。开展“走进万亩良田、体验丰收喜悦”等农耕体验活动220余次,吸引6万余名市民参与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目前,全区建成百姓茶堂、梦想课堂、家庭厅堂、农家草堂共524个,打造区级示范点82个,共开展活动3800余场次,受众人数近50万人次。通过“四堂互映”活动的开展,全区形成了主体互动、载体策动、形式生动、资源流动“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培育推出了一批“孝善家庭”“身边好人”等身边典型,培训集聚了一批“百姓名嘴”“百姓名角”等基层文化骨干,评选树立了一批民间“新乡贤”、致富能人等群众意见领袖,建立了一支不脱产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骨干队伍,夯实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根基,推动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四堂互映”:助推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实
[ 责任编辑:申蕊 丨 日期: 2019-01-28 ]
来源:

  中国文明网 随着重庆直辖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城乡工业向园区集中的速度越来越快,离开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向往田园生活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对“乡愁”的眷恋和周末近郊文化休闲的需求日趋强烈;新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针对上述情况,重庆市巴南区提出推动宣传教育“四堂互映”活动,即立足“茶堂”抓渗透、立足“课堂”抓教育、立足“厅堂”抓养成、立足“草堂”抓融入。

  百姓茶堂:以茶道品味家国事

  一是品茶话梦体味人生。利用农闲时节、农村赶集、传统节日等,以小镇茶馆、社区广场等为平台,设立品茶读报室,由“百姓名嘴”定期主持“百姓书场”,开展“说说唱唱百姓乐”茶话会,让村居百姓在品茶休闲的同时又了解民生政策、时事热点。同时,通过品香茶、院坝会、摆龙门阵等方式开展“共话梦想”群众性讨论活动500余次,形成了丰盛镇十全堂、仁寿茶馆、接龙镇黄桷公园、自力村文化大院、鱼洞两岸咖啡馆等极具人气的品牌茶堂。

  二是以茶为媒浓情暖心。鼓励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喝茶聊天,倡导邻里相识相知、相助相亲的社会新风尚,开展“相邻屋檐下”邻里茶话会、爱心帮扶等活动,组织6000余名志愿者及社工结对26800余名特殊、重点人群,提供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义诊义检、过集体生日、干农活等活动380余场次。

  三是百姓沙龙共促和谐。举办“百姓茶堂之我的诚信友善观”“百姓品茶示家礼”“邻里长辈谈惜福”“百姓茶堂文艺汇”等百姓沙龙600余次。通过活动,全区成功调解纠纷2200余件,刑事和治安案件较去年减少69件,其中花溪街道红光社区由过去的信访“火药桶”成为市级文明村。

  梦想课堂:以梦想激励人生志

  一方面,开发精品课程,增强教育感染力。围绕人生理想、做事道理、科学真理、社会心理四大板块,精心开设时事、励志、法制、科普、创业就业、文化艺术等18个专题,开发精品课程220次,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

  另一方面,创新组织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注重课程组织的系统性,组织“梦想沙龙”等系列主题课程,激发参与兴趣。注重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寒暑假及放学时间安排适合青少年课程,周一至周五安排适合中老年人、待业人员、全职妈妈课程,周六、周日、夜晚安排适合上班族课程。注重课程活动的延伸性,巴南区文化馆承办的梦想公开课堂根据听众需求,延伸开办了“梦想剧场”“梦想录音棚”“梦想艺术团”,帮助普通群众实现音乐梦、艺术梦、明星梦。

  家庭厅堂:以家风孕育孝善情

  一是言传身教“议家风”。面向全区发出传承“文明、勤廉、简朴”好家风倡议书15万份,宣讲家庭文化知识2000余次,营造浓厚的重家风氛围。开展“和睦友善、惜福感恩”坝坝龙门阵、“全民议家风”“邻里节”系列活动200余场次。

  二是总结提炼“立家训”。发动全区家庭开展“我爱我家”立家训活动,通过寻根读家谱、老少谈家教、全家立家训等对祖上传承的家训进行梳理传承,帮助全区8万余个家庭整理确立了家训。涌现出“立身勤为本、百善孝为先”(丰盛镇蔡氏家训)“勤俭、谦和、睦族、理家、信义”(接龙镇廖氏家训)等一批优秀家训,并通过政府网站、短信平台、善行义举榜等形式进行了展示。

  三是身体力行“传家礼”。开展廉洁家风进万家、集体成人礼、满旬老人拜寿礼等各类“传家礼”活动150余次,其中接龙镇创新开展了年满18周岁居民加冠加笄仪式,丰盛镇探索举办“坐孝善轿、拍全家福”等祝寿礼。同时,整理创作长幼、夫妻、邻里、洒扫、称谓、餐桌、持家、应对、待客、祭祖等“家礼十循”,设计创作家礼系列动漫故事,并纳入全区各中小学校的校本教材。

  农家草堂:以乡土耕耘感恩心

  一是住农家,体验懂福。巴南区依托全区100余个家庭农场、特色旅游项目,开展亲子体验活动、户外主题拓展训练活动360余场次。其中双河口羊鹿山常青国际养生园开展的采茶、种菜体验活动,姜家镇农家院坝开展的“推磨做豆花”和“打糍粑”体验活动,均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二是进农村,节用惜福。紧盯重点人群,组织1000名大中小学生开展“我的梦想”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动植物认领、建立实践实习基地,推动参与式和服务式乡村体验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受自然生态的魅力,体验劳动的艰辛,领悟惜福的珍贵。

  三是下农田,感恩种福。创新“互联网+”工作方式,设立“小米粒儿”示范田,开展插秧、扎稻草人、施肥、除草等线下、线上活动,150个家庭、500多名志愿者及网络“大V”参与活动,被网络点赞4000余条次。开展“走进万亩良田、体验丰收喜悦”等农耕体验活动220余次,吸引6万余名市民参与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目前,全区建成百姓茶堂、梦想课堂、家庭厅堂、农家草堂共524个,打造区级示范点82个,共开展活动3800余场次,受众人数近50万人次。通过“四堂互映”活动的开展,全区形成了主体互动、载体策动、形式生动、资源流动“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培育推出了一批“孝善家庭”“身边好人”等身边典型,培训集聚了一批“百姓名嘴”“百姓名角”等基层文化骨干,评选树立了一批民间“新乡贤”、致富能人等群众意见领袖,建立了一支不脱产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骨干队伍,夯实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根基,推动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