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重庆故事,如何做好城市营销宣传?
[ 责任编辑: 申蕊 丨 日期: 2018-12-10 ] 来源:

  从去年7月以来,重庆正在不断刷新人们对其的固有印象,好消息接连不断。

  今年5月16日,许多重庆市民的朋友圈被“行千里·致广大”重庆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刷屏,这部时长仅35秒的城市宣传广告片,成为很多重庆人心中的“超燃”之作,仅第一个月网络点击量就超过1200万次,引来陈坤、田亮、李云迪等一批各界大咖名人的力挺点赞!紧接着,重庆造“两江之星”火箭的成功发射升空,引发海内外强烈反响,吸引了CNN等外媒的关注报道,重庆又一次声名远扬。5月16日,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这是直辖以来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旅游发展大会。

  随着全面唱响“行千里·致广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旅游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今年1至8月,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6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1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7%和28.71%。

  5月24日,就在大家还对“行千里,致广大”津津乐道之时,重庆又传来“渝洽会”升级更名为“西洽会”的重磅消息,重庆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借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7月27日,以时代楷模马善祥为原型,由重庆电影集团主控主投的喜剧电影《幸福马上来》票房突破亿元大关。据了解,影片自6月8日公映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全国知名影评人以及广大观众给予影片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该片被媒体誉为“主流电影新标杆”,充分展示了新时期重庆的城市形象和人文精神,再次引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成为全国人民的聚焦热点。

  8月,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成功举办,这是重庆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我国智能科技发展的盛会。其中,智博会宣传工作时间跨度100余天,创下重庆组织大型活动集中采访报道的时间之最,参与媒体的数量也创下最高纪录。

  强有力的宣传工作,吸引广大市民和全国各地群众参观智博会达到63万人次,同时也给重庆的城市形象注入了科技创新、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元素。

  既要“借船出海”,又要“造船出海”。美国东部时间8月30日晚,重庆市官方海外传播平台iChongqing正式上线,平台聘请外籍人士做采编,利用国外社交媒体矩阵宣传重庆。

  9月11日,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内陆369个城市和8000万条短视频中,重庆以113.6亿的播放量,力压西安、成都而成为最受欢迎的“抖音之城”。

  如何讲好重庆故事?

  可以看到,重庆今年来在一系列热点话题上频频“亮相”,通过举办论坛大会,加快构建外宣渠道,创新宣传形式等方式,与产业和城市发展形成共鸣,让重庆赚足了“眼球”。

  从城市传播的角度讲,城市有两个侧面。一个是实体的城市,即由街道、建筑、环境等构成的物理城市。另一个则是我们通过媒体再现的城市,它是由文字、声音、影像、流行文化、集体记忆支撑起的城市,就比如你没去过巴黎,但你却对巴黎有一个印象,这就是大众媒介为我们构筑的虚拟城市。

  过去一年来,重庆不仅在加快完善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布局建设,打造精神文化生活的实体空间,同时也在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与包装营销策划。

  建成两江国际影视城、华侨城欢乐谷、汉海极地海洋公园、九龙坡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全市文化产业聚集区增至37个。重庆音乐厅、大轰炸纪念馆等文化新地标建设顺利推进,重庆艺术大市场网络平台今年5月底正式上线。举办第六届和第七届重庆文博会、第九届西部动漫节等文化节会,拉动文化消费33.6亿元。

  在主流媒体建设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中央厨房”基本建成,4个都市类媒体实行整合,首批8个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开始试点,政务新媒体矩阵形成合力,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从城市营销的角度来看,城市营销的受众既包括外地游客,也包括本地市民,外来的投资商。而其营销的“产品”既有旅游资源、人文特色,也有产业政策、城市环境等软实力。通过好的包装营销与活动策划,能让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吸纳更多人口,保持发展的活力。对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都有巨大的提振作用。

  正是因为城市营销的重要性,因此,各大城市对此都很重视。如杭州通过举办G20峰会,武汉通过举办网球公开赛、马拉松等高规格赛事,西安通过举办欧亚经济论坛等,以提高城市品牌形象与对外影响力。重庆举办“西洽会”、“智博会”等高端峰会论坛,也有着同样的考虑。

  随着5G、VR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即将到来,未来的城市将以更全景直观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城市与人的空间距离将前所未有的贴近。这既是城市营销推介的好机会,同时也对城市的形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日报)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讲好重庆故事,如何做好城市营销宣传?
[ 责任编辑:申蕊 丨 日期: 2018-12-10 ]
来源:

  从去年7月以来,重庆正在不断刷新人们对其的固有印象,好消息接连不断。

  今年5月16日,许多重庆市民的朋友圈被“行千里·致广大”重庆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刷屏,这部时长仅35秒的城市宣传广告片,成为很多重庆人心中的“超燃”之作,仅第一个月网络点击量就超过1200万次,引来陈坤、田亮、李云迪等一批各界大咖名人的力挺点赞!紧接着,重庆造“两江之星”火箭的成功发射升空,引发海内外强烈反响,吸引了CNN等外媒的关注报道,重庆又一次声名远扬。5月16日,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这是直辖以来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旅游发展大会。

  随着全面唱响“行千里·致广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旅游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今年1至8月,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6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1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7%和28.71%。

  5月24日,就在大家还对“行千里,致广大”津津乐道之时,重庆又传来“渝洽会”升级更名为“西洽会”的重磅消息,重庆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借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7月27日,以时代楷模马善祥为原型,由重庆电影集团主控主投的喜剧电影《幸福马上来》票房突破亿元大关。据了解,影片自6月8日公映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全国知名影评人以及广大观众给予影片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该片被媒体誉为“主流电影新标杆”,充分展示了新时期重庆的城市形象和人文精神,再次引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成为全国人民的聚焦热点。

  8月,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成功举办,这是重庆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我国智能科技发展的盛会。其中,智博会宣传工作时间跨度100余天,创下重庆组织大型活动集中采访报道的时间之最,参与媒体的数量也创下最高纪录。

  强有力的宣传工作,吸引广大市民和全国各地群众参观智博会达到63万人次,同时也给重庆的城市形象注入了科技创新、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元素。

  既要“借船出海”,又要“造船出海”。美国东部时间8月30日晚,重庆市官方海外传播平台iChongqing正式上线,平台聘请外籍人士做采编,利用国外社交媒体矩阵宣传重庆。

  9月11日,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内陆369个城市和8000万条短视频中,重庆以113.6亿的播放量,力压西安、成都而成为最受欢迎的“抖音之城”。

  如何讲好重庆故事?

  可以看到,重庆今年来在一系列热点话题上频频“亮相”,通过举办论坛大会,加快构建外宣渠道,创新宣传形式等方式,与产业和城市发展形成共鸣,让重庆赚足了“眼球”。

  从城市传播的角度讲,城市有两个侧面。一个是实体的城市,即由街道、建筑、环境等构成的物理城市。另一个则是我们通过媒体再现的城市,它是由文字、声音、影像、流行文化、集体记忆支撑起的城市,就比如你没去过巴黎,但你却对巴黎有一个印象,这就是大众媒介为我们构筑的虚拟城市。

  过去一年来,重庆不仅在加快完善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布局建设,打造精神文化生活的实体空间,同时也在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与包装营销策划。

  建成两江国际影视城、华侨城欢乐谷、汉海极地海洋公园、九龙坡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全市文化产业聚集区增至37个。重庆音乐厅、大轰炸纪念馆等文化新地标建设顺利推进,重庆艺术大市场网络平台今年5月底正式上线。举办第六届和第七届重庆文博会、第九届西部动漫节等文化节会,拉动文化消费33.6亿元。

  在主流媒体建设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中央厨房”基本建成,4个都市类媒体实行整合,首批8个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开始试点,政务新媒体矩阵形成合力,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从城市营销的角度来看,城市营销的受众既包括外地游客,也包括本地市民,外来的投资商。而其营销的“产品”既有旅游资源、人文特色,也有产业政策、城市环境等软实力。通过好的包装营销与活动策划,能让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吸纳更多人口,保持发展的活力。对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都有巨大的提振作用。

  正是因为城市营销的重要性,因此,各大城市对此都很重视。如杭州通过举办G20峰会,武汉通过举办网球公开赛、马拉松等高规格赛事,西安通过举办欧亚经济论坛等,以提高城市品牌形象与对外影响力。重庆举办“西洽会”、“智博会”等高端峰会论坛,也有着同样的考虑。

  随着5G、VR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即将到来,未来的城市将以更全景直观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城市与人的空间距离将前所未有的贴近。这既是城市营销推介的好机会,同时也对城市的形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