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东城文艺大格局” 激发基层文联新活力
[ 责任编辑: 申蕊 丨 日期: 2018-12-10 ] 来源: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文艺事业呈现出既繁荣活跃又稳定祥和的喜人局面。2014年,东城区文联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全区17个街道办事处文联组织全覆盖;2015年,鼓励街道文联与文艺家协会签订《文艺发展合作协议书》,逐步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内外互动、覆盖广泛的“东城文艺大格局”;2016年,东城区选取了9个街道文联作为试点,配备专职编外工作人员,负责街道文联工作。“三年三步走”使得“东城文艺大格局”的建设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全区17个街道文联组织全覆盖,解决了基层文艺工作者找不到家的问题。2013年,东城区印发《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区文联指导下,鼓励文化资源丰富的街道成立文艺工作者联谊会,吸引本地区有声望的文化名人加入,不断提高地区文化活动水平。”当年完成了对各街道文艺特色的梳理,摸清了底数,将具备成立条件的五个街道作为试点,建立起第一批街道文联组织。2014年,东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东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提出了由东城区文联牵头,17个街道配合,成立街道文联工作的折子工程,要求在创建期内实现整个东城区街道文联组织全覆盖。对于文艺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聚集的街道,东城区文联着力在提升活动质量、提高艺术水平方面出谋划策;对于文艺资源不足、文艺人才欠缺的街道,则着力在调动文艺资源、推荐文艺人才方面给予帮助。2014年12月,东城区17个街道全部建立起文联组织。街道文联的成立,不仅聚拢了更多的文艺家资源,还将很多藏艺于社区、有文艺专长的百姓挖掘出来。解决了联系服务艺术家和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基层文艺工作者找到了“家”。

  (二)文艺家协会和街道文联结对子,构建起名家名人和“草根”、“艺漂”相结合的组织网络。2014年底,东城区文联开始着手推动文艺家协会和街道文联对口合作发展。2015年2月,东城区文联以打造“一联一特色”,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目标,17个街道文联与13个文艺家协会签署了《文艺发展合作协议书》,“1317”组织网络逐步搭建起来。知名艺术家分赴街道社区,担任街道文联顾问、主席团成员、理事等职位,直接为街道文联的发展献计献策;街道文联的负责人全部增补为东城区文联理事,参与区文联决策;街道优秀文艺骨干、“草根”、“艺漂”也陆续加入到各文艺家协会中,进一步扩充了东城区文联文艺志愿者队伍。截至2015年底,建国门街道“建国门曲苑”、和平里街道“青春鼓曲社”、崇外街道“元宵灯会”等多个街道文联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为了发挥老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指导和传帮带作用,鼓励老艺术家发挥余热,培养文艺新人,东城区文联连续两年组织了“东城区街道文联负责人及文艺工作者业务培训班”、“东城区街道文联信息员培训班”和200余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由区文联各领域艺术家主讲,培训对象覆盖街道文联干部和社区文艺爱好者逾万人次。推动街道文联与文艺家协会结对子,共谋地区文艺发展大计,是东城区文联继实现全区街道文联组织全覆盖之后,在基层文联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又一创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文联系统前列。

  (三)为街道文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解决了服务针对性、贴近性不强,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三年多的文联组织体系创新实践中,东城区文联领导班子发现,街道文联虽然成立了,但每个街道文联的归属部门不尽相同,苦于没有正式人员编制,全部都是兼职负责文联工作,而兼职人员变动大、责任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街道文联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015年底,东城区文联着手推动为街道文联配备专职人员的工作。以“成立时间早、基础工作实、组织活动多”为原则,选取了9个街道作为试点,经报上级批准,2016年3月15日,将有9名专职编外人员以街道文联办公室主任的身份正式开展街道文联工作。这意味着东城区街道文联建设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一举措属北京市首创,成为全市文联系统组织体系建设的新范例。(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构建“东城文艺大格局” 激发基层文联新活力
[ 责任编辑:申蕊 丨 日期: 2018-12-10 ]
来源: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文艺事业呈现出既繁荣活跃又稳定祥和的喜人局面。2014年,东城区文联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全区17个街道办事处文联组织全覆盖;2015年,鼓励街道文联与文艺家协会签订《文艺发展合作协议书》,逐步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内外互动、覆盖广泛的“东城文艺大格局”;2016年,东城区选取了9个街道文联作为试点,配备专职编外工作人员,负责街道文联工作。“三年三步走”使得“东城文艺大格局”的建设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全区17个街道文联组织全覆盖,解决了基层文艺工作者找不到家的问题。2013年,东城区印发《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区文联指导下,鼓励文化资源丰富的街道成立文艺工作者联谊会,吸引本地区有声望的文化名人加入,不断提高地区文化活动水平。”当年完成了对各街道文艺特色的梳理,摸清了底数,将具备成立条件的五个街道作为试点,建立起第一批街道文联组织。2014年,东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东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提出了由东城区文联牵头,17个街道配合,成立街道文联工作的折子工程,要求在创建期内实现整个东城区街道文联组织全覆盖。对于文艺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聚集的街道,东城区文联着力在提升活动质量、提高艺术水平方面出谋划策;对于文艺资源不足、文艺人才欠缺的街道,则着力在调动文艺资源、推荐文艺人才方面给予帮助。2014年12月,东城区17个街道全部建立起文联组织。街道文联的成立,不仅聚拢了更多的文艺家资源,还将很多藏艺于社区、有文艺专长的百姓挖掘出来。解决了联系服务艺术家和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基层文艺工作者找到了“家”。

  (二)文艺家协会和街道文联结对子,构建起名家名人和“草根”、“艺漂”相结合的组织网络。2014年底,东城区文联开始着手推动文艺家协会和街道文联对口合作发展。2015年2月,东城区文联以打造“一联一特色”,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目标,17个街道文联与13个文艺家协会签署了《文艺发展合作协议书》,“1317”组织网络逐步搭建起来。知名艺术家分赴街道社区,担任街道文联顾问、主席团成员、理事等职位,直接为街道文联的发展献计献策;街道文联的负责人全部增补为东城区文联理事,参与区文联决策;街道优秀文艺骨干、“草根”、“艺漂”也陆续加入到各文艺家协会中,进一步扩充了东城区文联文艺志愿者队伍。截至2015年底,建国门街道“建国门曲苑”、和平里街道“青春鼓曲社”、崇外街道“元宵灯会”等多个街道文联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为了发挥老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指导和传帮带作用,鼓励老艺术家发挥余热,培养文艺新人,东城区文联连续两年组织了“东城区街道文联负责人及文艺工作者业务培训班”、“东城区街道文联信息员培训班”和200余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由区文联各领域艺术家主讲,培训对象覆盖街道文联干部和社区文艺爱好者逾万人次。推动街道文联与文艺家协会结对子,共谋地区文艺发展大计,是东城区文联继实现全区街道文联组织全覆盖之后,在基层文联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又一创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文联系统前列。

  (三)为街道文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解决了服务针对性、贴近性不强,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三年多的文联组织体系创新实践中,东城区文联领导班子发现,街道文联虽然成立了,但每个街道文联的归属部门不尽相同,苦于没有正式人员编制,全部都是兼职负责文联工作,而兼职人员变动大、责任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街道文联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015年底,东城区文联着手推动为街道文联配备专职人员的工作。以“成立时间早、基础工作实、组织活动多”为原则,选取了9个街道作为试点,经报上级批准,2016年3月15日,将有9名专职编外人员以街道文联办公室主任的身份正式开展街道文联工作。这意味着东城区街道文联建设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一举措属北京市首创,成为全市文联系统组织体系建设的新范例。(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