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熟人社区”是这样炼成的:引导居民互帮互助
[ 责任编辑: 申蕊 丨 日期: 2018-10-22 ] 来源:

  如今,有些社区里,居民彼此不认识、交流少,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广东佛山禅城区的破解之道是建设“共享社区”,整合社区资源,促进服务共享,增进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线上通过手机APP,智能匹配居民的需求与可共享的技能和服务;线下有共享空间,居民把闲置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按需取用。此外,禅城设立身份认证机制,保护居民的安全与隐私。

  “年轻时学的那点技术,退休后派上了用场。装水龙头、通下水道、修小电器……隔三差五,总有邻居来找。”家住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红叶新天地小区的73岁老党员李可琛说,邻居在网上看到他懂修理,有事就请他帮忙,一来二去,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常坐一起谈天说地,不再整天闷在家里。

  禅城区市民结构多元化、诉求个性化,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接近1∶1。大家虽住一栋楼、一条街、一个小区,但大多形同陌路,给基层治理带来新挑战。去年,禅城区以老旧社区最集中的祖庙街道为试点,整合社区资源,促进服务共享,消除“陌生人社区”这一痛点。今年7月,禅城88个社区全面铺开建设“共享社区”,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氛围,重构社会信任机制。

  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共享项目不断细化

  禅城区的“共享社区”,起步于“一屋一网”。其基本思路是,小区开辟“共享小屋”,集中存放居民闲置的工具、衣物等,大家各取所需,互通有无;社区创建共享APP,录入小区居民需求信息、服务技能等,随时点击,对接需求。

  退休老人候毅明是普东社区的一名志愿者。暑假期间,他主动提出“共享时间”,愿意帮助邻里集中照护孩子,解决上班家长的后顾之忧。他说:“趁身体还可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也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线上点对点、线下面对面。禅城区“共享社区”利用大数据技术,定位、识别、匹配,精准对接服务,逐步改变“拥有”“专享”旧观念,营造“信任”“合作”新氛围。线上,有党群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共享社区APP等,居民只要下载手机客户端,点击自己可供共享的技术、资源或所需服务信息等,“需求清单”与“服务清单”会智能对接。线下,全区开辟了66个共享物理空间,大家可拿出闲置的梯子、锤子、玩具、手推车、图书等物品,供有需要者取用。

  设置积分机制唤醒“沉睡资源”

  “共享社区”刚问世时,居民的戒备心强,参与者寥寥无几。禅城区委组织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决心创新思路,让党员带头上网登记,共享物品、技能等。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党委通过“公民道德课堂”“社区党委书记上党课”等平台讲述先进典型的故事,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共享服务活动。

  为了“共享社区”能可持续发展,禅城区设置了“服务得积分、积分享爱心”管理机制。社区党员参与共享服务,均可量化为“爱心积分”,存入“爱心银行”,可凭积分兑换自己所需服务。迄今,禅城区“共享社区”APP注册人数2.4万,参与活动者达5万多人次,提供共享物品近1.3万件、共享技能30余种,受益者超2.1万人次。

  数据技术助力安全更有保障

  网络虚拟空间人员身份不易确认,共享服务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和隐私?禅城区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结合,设立IMI(我是我)身份认证机制,实名注册,全程留痕,确保身份真实可靠,保护居民个人隐私。

  目前,禅城区正加强“共享社区”大数据分析,推动公共服务精准化、均等化、可控化、便利化,努力打造共通共融、闭合稳定的治理格局,力争继续创新社会治理、优化民生服务。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佛山“熟人社区”是这样炼成的:引导居民互帮互助
[ 责任编辑:申蕊 丨 日期: 2018-10-22 ]
来源:

  如今,有些社区里,居民彼此不认识、交流少,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广东佛山禅城区的破解之道是建设“共享社区”,整合社区资源,促进服务共享,增进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线上通过手机APP,智能匹配居民的需求与可共享的技能和服务;线下有共享空间,居民把闲置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按需取用。此外,禅城设立身份认证机制,保护居民的安全与隐私。

  “年轻时学的那点技术,退休后派上了用场。装水龙头、通下水道、修小电器……隔三差五,总有邻居来找。”家住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红叶新天地小区的73岁老党员李可琛说,邻居在网上看到他懂修理,有事就请他帮忙,一来二去,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常坐一起谈天说地,不再整天闷在家里。

  禅城区市民结构多元化、诉求个性化,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接近1∶1。大家虽住一栋楼、一条街、一个小区,但大多形同陌路,给基层治理带来新挑战。去年,禅城区以老旧社区最集中的祖庙街道为试点,整合社区资源,促进服务共享,消除“陌生人社区”这一痛点。今年7月,禅城88个社区全面铺开建设“共享社区”,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氛围,重构社会信任机制。

  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共享项目不断细化

  禅城区的“共享社区”,起步于“一屋一网”。其基本思路是,小区开辟“共享小屋”,集中存放居民闲置的工具、衣物等,大家各取所需,互通有无;社区创建共享APP,录入小区居民需求信息、服务技能等,随时点击,对接需求。

  退休老人候毅明是普东社区的一名志愿者。暑假期间,他主动提出“共享时间”,愿意帮助邻里集中照护孩子,解决上班家长的后顾之忧。他说:“趁身体还可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也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线上点对点、线下面对面。禅城区“共享社区”利用大数据技术,定位、识别、匹配,精准对接服务,逐步改变“拥有”“专享”旧观念,营造“信任”“合作”新氛围。线上,有党群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共享社区APP等,居民只要下载手机客户端,点击自己可供共享的技术、资源或所需服务信息等,“需求清单”与“服务清单”会智能对接。线下,全区开辟了66个共享物理空间,大家可拿出闲置的梯子、锤子、玩具、手推车、图书等物品,供有需要者取用。

  设置积分机制唤醒“沉睡资源”

  “共享社区”刚问世时,居民的戒备心强,参与者寥寥无几。禅城区委组织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决心创新思路,让党员带头上网登记,共享物品、技能等。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党委通过“公民道德课堂”“社区党委书记上党课”等平台讲述先进典型的故事,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共享服务活动。

  为了“共享社区”能可持续发展,禅城区设置了“服务得积分、积分享爱心”管理机制。社区党员参与共享服务,均可量化为“爱心积分”,存入“爱心银行”,可凭积分兑换自己所需服务。迄今,禅城区“共享社区”APP注册人数2.4万,参与活动者达5万多人次,提供共享物品近1.3万件、共享技能30余种,受益者超2.1万人次。

  数据技术助力安全更有保障

  网络虚拟空间人员身份不易确认,共享服务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和隐私?禅城区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结合,设立IMI(我是我)身份认证机制,实名注册,全程留痕,确保身份真实可靠,保护居民个人隐私。

  目前,禅城区正加强“共享社区”大数据分析,推动公共服务精准化、均等化、可控化、便利化,努力打造共通共融、闭合稳定的治理格局,力争继续创新社会治理、优化民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