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纷呈成效显
[ 责任编辑: 涂盛国 丨 日期: 2013-03-19 ] 来源:三明市文明网

  

  三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1992年就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城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突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施“六联育人”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2012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一、发挥“四校”作用,德育工作联抓。

  一是发挥中小学校作用。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和工作规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学习教育、团情团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系列学习教育,开展向雷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各类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开展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福建精神、“开明、清明、文明”三明精神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敢为人先”新时期三明苏区老区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小公民成长促进行动,坚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课堂德育、日常德育和社会实践。在幼儿教育中突出品德教育,从小培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认真落实大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组织实施校园德育数字化建设,推进建设“百所学校文明小博客”,促进德育管理、活动、课程、评价、培育信息化。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我的校园我的家”校园墙体(板报)文化创意活动。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制度和防范措施。

  二是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健全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开展创建示范家长学校活动,借助家教学术团体专家和社会志愿者力量,推进家庭教育的组织指导,宣传正确的家教思想,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普遍开展“家长教子”活动,推广先进的家教经验,提高全社会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发挥中职学校作用。各类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在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专门开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四是发挥市民学校作用。在市民学校经常组织《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讲座,加强举案说法教育,增强全体市民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二、建好“六支”队伍,品德培养联做

  一是建好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建设热爱学生、力行规范师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是建好心理咨询队伍。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发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中心指导作用,整合部门资源,调动社会参与,建设一支精通业务、善做工作的心理咨询队伍。在各中小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在社区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站),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

  三是建好家庭教育队伍。认真实施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加强家教指导与服务,建设经验丰富、有专业知识的家庭教育队伍。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加强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家教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提高家长对科学教子观念和方法的知晓率。

  四是建好“五老”队伍。建设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个人道德素养、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有责任心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队伍,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扶贫帮困、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活动,促进关工委工作取得实效。

  五是建好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发挥各级“扫黄打非”机构和基层文化执法队伍的作用,建设熟知法律法规、热心普法宣传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积极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

  六是建好辅导员队伍。配齐配强学校共青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各类校外教育阵地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完善实践基地,主题活动联办

  一是完善六大基地。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建立完善全市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深化道德实践。拓展以“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广大青少年成为学雷锋活动的主力军。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和“美德少年”事迹网上宣传展示活动,深化“洒扫应对”、“日行一善”、“小小志愿者”、“书香校园”、“星期六体验”、“城乡结对”、“心手相牵”、“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开展“小公民道德促进行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 “满意在三明”主题创建活动和“文明大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亲情互动、模拟体验、生产观摩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集中开展 “经典诵读”、自办“节日小报”、“童心向党”歌咏展示、“优秀童谣传唱”等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红色旅游、暑期教育、夏令营、冬令营及各种参观、瞻仰、祭扫和考察等活动。

  三是建设活动场所。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在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配套建设社区(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抓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化建设,推进全市各地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三明市综合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协调校外活动,普遍建立多种形式的工作平台和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档案资料。按“基地带动、活动推动、网络联动”模式,在学校、社会、社区建立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示范基地,对符合建设标准的基地予以授牌。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和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的免费开放措施,积极改进陈列布展,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工作,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四、开展结对扶助,特殊群体联帮

  一是开展结对共建。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单亲家庭、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指导和帮助。认真落实“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办好三明九中高中“宏志班”。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挂包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结对共建活动,建立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和工作队伍,协助社区(村)解决好有活动地点、有人干事、有工作载体、有机制保障、有开展活动的问题。

  二是关爱特殊群体。加强留守、流动、流浪、孤残和边缘儿童的教育管理,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程。加强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做好流浪儿童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安置等工作。加强残疾儿童教育,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组建康教结合的市特殊幼儿园。

  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牵手行动”,在学校、社会建立一批“留守儿童之家”、“手拉手帮扶工作室”等,拓展留守儿童活动阵地。总结推广德育“三牵手”、“流动家长学校”、“村级德育工作站”、“二代教育”、“代理家长”、“幸福成长工程”等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结对帮扶、监护人培训、随访、亲情交流等工作制度,开展留守孩教育管理现状和工作机制调研,举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论坛,推广先进经验。

  四是完善保障机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合理安排并协调、督促、指导招生学校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组织社会各界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广泛开展“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光彩行动”、“海西春雨行动”“金秋助学”等活动。

  五、实施净化工程,成长环境联创

  一是加强网吧整治监管。以推进网吧连锁整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申办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活动条件的审查和管理。以学校周边、“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集镇等区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取缔“黑网吧”和以电子竞技俱乐部、电脑服务部、培训等名义变相经营网吧行为,严厉整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

  二是整治低俗媚俗之风。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加大网上巡查处置力度,严密防范、及时发现、依法处置各种有害信息,将未成年人接触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的机会降到最低程度。积极开展影视、书报刊和文化市场抵制低俗工作,着力净化荧屏声频,进一步加强视听评议工作,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媒体上播出,整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广告。

  三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加强对全社会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提高未成年人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推广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积极稳妥推进网络实名制。 

  四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实行校园重点安全管理,坚持派出所和巡警等公安专门力量的“滚动排查、滚动整治”,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各项安全防范制度。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攻坚战,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行业场所的治安管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彩票违规设点专项整治行动,不断优化学校周边秩序和学生学习环境。

  五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各类文化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落实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管理。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履职,加强考核和问责。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推动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环境。

  六是加强文化产品供给。推进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推动少儿文艺繁荣发展。开展“沐浴书香 健康成长”、“同读一本书”等主题阅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好读书、读好书。开展优秀少儿文化作品展演、展览、展映、展播、展出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强化对少儿的科普教育。办好电台电视台少儿栏目,推动优秀影视节目上广播、上电视。

  七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市区各学校每学期普遍组织一次经典诵读集中展示。广泛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童心向党”歌咏、读书系列活动,参与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童声里的中国、优秀童谣传唱等系列活动,普及主流文化。 

  八是抓好网络文化服务。办好面向未成年人的专业网站,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科普馆、网上剧场,构建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网络精神家园。注重发挥三明网、今日三明网、三明文明网、三明资讯网、三明教育网和县级新闻网站在服务未成年人、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教育网站、青少年网站和公益性、规范性上网场所建设,依托学校、社区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开办公益性、规范化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六、实行“一考两评”,思想道德联建

  一是建立考评体系。通过实行“一考”(即考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履行职能情况)“两评”(即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比,对家庭教育情况进行道德评议),充分发挥好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家庭在教育网络中的基础作用、社区在教育网络中的平台作用,确保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领导体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党委、政府和文明委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抓好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农村中小学校食宿改善工程、进城务工子女就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车安全工程等为未成年人办实事项目。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为开展工作提供有效经费保障。

  四是完善协调机制。充实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加强各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办公室建设。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数据库,编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和《创新案例汇编》,推广成功经验。

  五是完善激励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评选的先决条件,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考评标准,建立督促检查和奖惩考评机制,定期表彰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六是强化社会责任。强化各级文明单位的责任,推动各文明单位每年至少为未成年人办一至两件实事。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动社科机构和学术团体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魏诚伴)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三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纷呈成效显
[ 责任编辑:涂盛国 丨 日期: 2013-03-19 ]
来源:三明市文明网

  

  三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1992年就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城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突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施“六联育人”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2012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一、发挥“四校”作用,德育工作联抓。

  一是发挥中小学校作用。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和工作规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学习教育、团情团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系列学习教育,开展向雷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各类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开展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福建精神、“开明、清明、文明”三明精神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敢为人先”新时期三明苏区老区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小公民成长促进行动,坚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课堂德育、日常德育和社会实践。在幼儿教育中突出品德教育,从小培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认真落实大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组织实施校园德育数字化建设,推进建设“百所学校文明小博客”,促进德育管理、活动、课程、评价、培育信息化。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我的校园我的家”校园墙体(板报)文化创意活动。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制度和防范措施。

  二是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健全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开展创建示范家长学校活动,借助家教学术团体专家和社会志愿者力量,推进家庭教育的组织指导,宣传正确的家教思想,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普遍开展“家长教子”活动,推广先进的家教经验,提高全社会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发挥中职学校作用。各类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在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专门开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四是发挥市民学校作用。在市民学校经常组织《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讲座,加强举案说法教育,增强全体市民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二、建好“六支”队伍,品德培养联做

  一是建好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建设热爱学生、力行规范师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是建好心理咨询队伍。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发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中心指导作用,整合部门资源,调动社会参与,建设一支精通业务、善做工作的心理咨询队伍。在各中小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在社区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站),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

  三是建好家庭教育队伍。认真实施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加强家教指导与服务,建设经验丰富、有专业知识的家庭教育队伍。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加强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家教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提高家长对科学教子观念和方法的知晓率。

  四是建好“五老”队伍。建设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个人道德素养、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有责任心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队伍,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扶贫帮困、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活动,促进关工委工作取得实效。

  五是建好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发挥各级“扫黄打非”机构和基层文化执法队伍的作用,建设熟知法律法规、热心普法宣传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积极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

  六是建好辅导员队伍。配齐配强学校共青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各类校外教育阵地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完善实践基地,主题活动联办

  一是完善六大基地。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建立完善全市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深化道德实践。拓展以“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广大青少年成为学雷锋活动的主力军。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和“美德少年”事迹网上宣传展示活动,深化“洒扫应对”、“日行一善”、“小小志愿者”、“书香校园”、“星期六体验”、“城乡结对”、“心手相牵”、“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开展“小公民道德促进行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 “满意在三明”主题创建活动和“文明大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亲情互动、模拟体验、生产观摩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集中开展 “经典诵读”、自办“节日小报”、“童心向党”歌咏展示、“优秀童谣传唱”等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红色旅游、暑期教育、夏令营、冬令营及各种参观、瞻仰、祭扫和考察等活动。

  三是建设活动场所。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在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配套建设社区(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抓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化建设,推进全市各地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三明市综合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协调校外活动,普遍建立多种形式的工作平台和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档案资料。按“基地带动、活动推动、网络联动”模式,在学校、社会、社区建立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示范基地,对符合建设标准的基地予以授牌。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和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的免费开放措施,积极改进陈列布展,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工作,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四、开展结对扶助,特殊群体联帮

  一是开展结对共建。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单亲家庭、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指导和帮助。认真落实“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办好三明九中高中“宏志班”。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挂包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结对共建活动,建立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和工作队伍,协助社区(村)解决好有活动地点、有人干事、有工作载体、有机制保障、有开展活动的问题。

  二是关爱特殊群体。加强留守、流动、流浪、孤残和边缘儿童的教育管理,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程。加强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做好流浪儿童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安置等工作。加强残疾儿童教育,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组建康教结合的市特殊幼儿园。

  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牵手行动”,在学校、社会建立一批“留守儿童之家”、“手拉手帮扶工作室”等,拓展留守儿童活动阵地。总结推广德育“三牵手”、“流动家长学校”、“村级德育工作站”、“二代教育”、“代理家长”、“幸福成长工程”等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结对帮扶、监护人培训、随访、亲情交流等工作制度,开展留守孩教育管理现状和工作机制调研,举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论坛,推广先进经验。

  四是完善保障机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合理安排并协调、督促、指导招生学校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组织社会各界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广泛开展“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光彩行动”、“海西春雨行动”“金秋助学”等活动。

  五、实施净化工程,成长环境联创

  一是加强网吧整治监管。以推进网吧连锁整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申办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活动条件的审查和管理。以学校周边、“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集镇等区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取缔“黑网吧”和以电子竞技俱乐部、电脑服务部、培训等名义变相经营网吧行为,严厉整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

  二是整治低俗媚俗之风。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加大网上巡查处置力度,严密防范、及时发现、依法处置各种有害信息,将未成年人接触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的机会降到最低程度。积极开展影视、书报刊和文化市场抵制低俗工作,着力净化荧屏声频,进一步加强视听评议工作,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媒体上播出,整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广告。

  三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加强对全社会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提高未成年人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推广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积极稳妥推进网络实名制。 

  四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实行校园重点安全管理,坚持派出所和巡警等公安专门力量的“滚动排查、滚动整治”,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各项安全防范制度。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攻坚战,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行业场所的治安管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彩票违规设点专项整治行动,不断优化学校周边秩序和学生学习环境。

  五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各类文化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落实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管理。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履职,加强考核和问责。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推动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环境。

  六是加强文化产品供给。推进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推动少儿文艺繁荣发展。开展“沐浴书香 健康成长”、“同读一本书”等主题阅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好读书、读好书。开展优秀少儿文化作品展演、展览、展映、展播、展出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强化对少儿的科普教育。办好电台电视台少儿栏目,推动优秀影视节目上广播、上电视。

  七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市区各学校每学期普遍组织一次经典诵读集中展示。广泛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童心向党”歌咏、读书系列活动,参与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童声里的中国、优秀童谣传唱等系列活动,普及主流文化。 

  八是抓好网络文化服务。办好面向未成年人的专业网站,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科普馆、网上剧场,构建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网络精神家园。注重发挥三明网、今日三明网、三明文明网、三明资讯网、三明教育网和县级新闻网站在服务未成年人、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教育网站、青少年网站和公益性、规范性上网场所建设,依托学校、社区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开办公益性、规范化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六、实行“一考两评”,思想道德联建

  一是建立考评体系。通过实行“一考”(即考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履行职能情况)“两评”(即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比,对家庭教育情况进行道德评议),充分发挥好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家庭在教育网络中的基础作用、社区在教育网络中的平台作用,确保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领导体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党委、政府和文明委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抓好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农村中小学校食宿改善工程、进城务工子女就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车安全工程等为未成年人办实事项目。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为开展工作提供有效经费保障。

  四是完善协调机制。充实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加强各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办公室建设。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数据库,编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和《创新案例汇编》,推广成功经验。

  五是完善激励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评选的先决条件,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考评标准,建立督促检查和奖惩考评机制,定期表彰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六是强化社会责任。强化各级文明单位的责任,推动各文明单位每年至少为未成年人办一至两件实事。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动社科机构和学术团体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魏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