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教育 主题活动 讲文明树新风 我们的节日 联盟联播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广安要闻 道德模范 广安义工 区市县动态 站内公告 小平故里·人文广安 文明论坛 原创评论 文明风采 他山之石 资料中心 联系我们 加入志愿组织

广安文明网 > TA最美 > Ta最美 >> 文章内容

    最美儿子蒋新东:一诺半世纪 退伍战士改名换姓47年替牺牲战友尽孝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邓娟      日期:2021年08月25日

      “您没了儿子,我就是您的儿子!”为了这一句承诺,47年前的冬天,一位24岁的福建籍士兵退伍后来到江西省吉安县,将自己的户口迁入永和镇,改名换姓,认牺牲战友的妈妈为母,并像亲生儿子一样侍奉至老人故去。虽然战友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但退伍兵却从此扎根战友家乡的土地,不曾离开,一诺大半生。

      他叫蒋新东,原名萧昌永。是什么让他信守了当初的承诺,又是什么让他无怨无悔在异乡一呆就是半个世纪,他身上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年轻时的蒋新东风华正茂。图片来源:中国吉安网

      1.一位远去的英雄:素未谋面的战友为救他人牺牲

      雷锋、王杰、欧阳海……这些名字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来说耳熟能详。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精神感召下,涌现出一大批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甚至付出生命的英雄人物,福州军区某部的蒋新苟便是他们中间的一员。1966年8月13日,吉安小伙蒋新苟所在的驻平潭岛某连队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时,一枚手榴弹意外落在了战士们所在的战壕里。危急时刻,蒋新苟扑在了冒烟的手榴弹上,掩护了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

      福建省某集团军在当年举行的第二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号召全军向蒋新苟学习。大会召开之际,军队请来了蒋新苟66岁的母亲曾喜秀。在英雄故事的感召下,满腔热忱的年轻战士们对曾喜秀说:“蒋妈妈,我们都是阶级弟兄,您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以后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蒋新苟烈士图册。图片来源:中国江西网。

      1966年底,曾喜秀回到了吉安县永和镇的家乡。福建的战士们给她写来信件,继续挂念着这位老人。1968年,一位年轻的士兵从福建来到吉安,将户口迁入永和镇,认曾喜秀为母亲,开始像亲生儿子一样侍奉她。

      他就是萧昌永。而其实蒋新苟烈士生前与萧昌永并不认识,他们只是同在一个部队当兵,萧昌永比烈士晚半年入伍。

      2.一个家庭的义子:异乡变故乡 像儿子一样照顾战友母亲

      1944年,萧昌永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父亲是老地下党员,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母亲常常给他讲父亲做地下党时的故事,也教给他爱人的道理。8岁时的一个雪夜,母亲带着他给邻居孤寡老太太送火笼与稀饭的场景,一直留在他心底。

      1963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萧昌永参军了。1966年,萧昌永作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被选中参加集团军代表大会,在会场,他第一次遇到了蒋妈妈曾喜秀。

      萧昌永被首长点名去陪同安慰蒋妈妈。看着泪流不断的烈士母亲,他与许多被蒋新苟事迹感动的年轻战士一样,说着安慰的话。然而悲伤的蒋妈妈对他说:“你们的话都很好,但自己的儿子和人家的儿子,毕竟是不一样的。”闻听此言,22岁的萧昌永心中怦然一动,这句话也让他思考了很久。

      大会结束时,他将大会所发印有毛主席语录的纪念册赠送给蒋妈妈,并在扉页写下“呈给英雄的妈妈,您的儿子——蒋新东”。“蒋新东”这个名字是他临时取的,取了烈士姓名中的两个字,另外增添了一个字。“蒋新苟是我的战友、兄弟,我希望蒋妈妈把我当儿子一样。”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名字,竟然此后一直伴随着他。

      蒋妈妈离开部队时,军首长了解到萧昌永改名赠物的事,便对他说:“你就做这位蒋妈妈的干儿子,以后常给她写写信,怎么样?”萧昌永答应了。他开始用“蒋新东”这个名字给老人写信、寄款,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对老人嘘寒问暖,诉说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

      “蒋新东”这个名字是他临时取的,没有想到,这个名字竟然此后一直伴随着他。图片来源:中国江西网

      蒋新东现在已是七旬老人。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江西站

      1967年,由于通信不畅,萧昌永几个月没有收到江西的来信。他放心不下,便向首长申请了一次特殊的探亲假,来到吉安县永和镇看望他日思夜想的蒋妈妈。

      “新东来了!新东来看我了!”老人对“儿子”的到来十分高兴。半个月的相处中,萧昌永悉心照顾着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与老人的感情也日渐深厚。临别时,他告诉蒋妈妈,自己明年可能会退伍,以后再来看蒋妈妈就比较困难了。没想到,爱“子”心切的老人听说“新东”要退伍,高兴地连连说:“好啊,好啊!你退伍了就来我这里,我要早上也见到你,晚上也见到你!”

      萧昌永答应了老人。

      朴实的萧昌永带着老人的期盼回到福建省长汀县老家,向家里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经过革命洗礼的萧父听说儿子要为英雄烈士蒋新苟的母亲养老,高兴地对儿子说:“好啊!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一个年轻人,到哪里都可以成才!”他还告诉昌永,家里代代相传“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的古训,“你现在到江西去,一定要好好侍奉蒋妈妈!”

      就这样,1968年,24岁的萧昌永退伍后,放弃了回乡分配工作过安逸生活的机会,正式落户吉安县永和镇,并改名“蒋新东”,认蒋妈妈曾喜秀做母亲,侍奉这位失去了儿子的老人。从这一刻起,曾经的异乡,变成了故乡。

      3.一番大写的人生:为战友尽孝 却愧对自己父母

      刚到吉安的生活十分困难。“当时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只有睡在蒋妈妈床旁边的窄竹床上,夜晚很难入睡。”蒋新东回忆说。

      远赴他乡,替别人尽孝,蒋新东的行为,让不少人有点看不懂。

      “那个出了个烈士儿子的蒋家,有个福建当兵的给他家当儿子养老啦。”这桩稀罕事很快传遍了小镇,很多人都好奇地来蒋家看看这个“傻大兵”长啥样,也有人笃言,给别人当儿子的蒋新东肯定呆不长久。 

      没有过多地辩驳,蒋新东默默地拿起墙角的扁担,帮老人挑水砍柴。转业手续迟迟办不下,为了生计,他夏天到河里去捞柴火卖钱,还当过村小的代课老师,后来转到一家精米加工厂当临时工。由于踏实勤奋,他很快被推选为公社党委副书记。

      蒋新东与老伴罗金凤笑对人生。图片来源:中国吉安网

      蒋妈妈为了“拴住”干儿子的心,就到处张罗为他找对象成家,最后,老人将自己的一个外孙女罗金凤嫁给了蒋新东。 

      1981年,蒋妈妈去世了,这位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由于“儿子”蒋新东的陪伴,晚年的岁月不再孤单。

      同年,蒋新东的父亲也过世了,老人生前曾对身边人说:“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昌永在外工作、侍奉老人,对我只要有这颗孝心,我就满足了!”没能陪伴父亲左右的蒋新东在愧疚的同时,也对父亲的理解充满感恩。“当时只有我父亲支持我,我母亲想不通,特别是我二姐。”蒋新东知道,因为他的那份承诺,让他对自己的父母亲注定要充满愧疚。然而,是父亲的极力支持,让他能够义无反顾地来到吉安县,来到蒋妈妈身边。

      4.一个无悔的决定:用一生践行承诺 无怨无悔

      生活,教会蒋新东踏实,也教会他勤奋。一直不断努力的他,逐步走上乡镇领导岗位,扎根基层,一干就是36年。再之后,他退休了,但蒋新东的报恩之旅远未结束,他依然热心于公益事业,热心为居民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2007年,他为吉安县将军公园建设捐资1046元;汶川地震后,全家4个共产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和捐款3000余元,小孩子把积赞的零用钱都捐了出来;近几年福建老家新农村建设,蒋新东又组织规划筹资15万元,捐资3万余元修桥铺路。

      蒋新东2013年全家福。图片来源:央视网

      “传祖训,正家风”,是儿孙们的切身体会。蒋新东不仅自己践行“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的祖训家风,而且言传身教。在蒋新东夫妇的教导和影响下,孩子个个遵纪守法,勤劳致富,乐于助人,逢年过节,一家十几口人都欢聚在一起,其乐无穷。2015年5月,蒋新东家庭还光荣入选了“全国最美家庭”。

      而今,年届古稀的蒋新东回首49年前的那次相遇,感慨地说:“作为当时受到烈士事迹感动而改名的众多同志中的一个,我兑现了陪伴蒋妈妈一生的承诺,身为共产党员,我无怨无悔。”因为,这也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缘分。“我父亲一句话陪伴了我的一生。他说,人的一生要为两种人服务,一种是最可爱的人,一种是最可怜的人。”蒋新东说,“我现在也会用这句话教育我的孙子孙女,要一直把雷锋精神放在心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特殊的年代里有着似火的热情,岁月的变迁却带走无数过往的痕迹。光阴荏苒,年轻的萧昌永终于变成了迟暮的蒋新东。当时代的风霜褪尽,他的答案写在厚重的大地里。

相关推荐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更多>>

主题活动

留言文章地址:#
留言查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