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代市镇:“产业+旅游” 乡村振兴有活力
来源: 天下广安 责任编辑: 邓 岚 日期: 2021-03-11
宽敞整洁的通户硬化路,崭新亮堂的小洋楼,桃林产业连成片,田间山野农民忙春耕,乡村景色美不胜收……近日,走进前锋区代市镇会龙村,新村美景让人眼前一亮。
在该村“十里桃花·会龙人家”桃园,上千亩的桃树进入盛花期,花开盈枝、芬芳艳丽,不少游客漫步其间,感受大好春光。
“每年桃树开花和桃子成熟的时节,就是我们村旅游的旺季。”会龙村第一书记熊江告诉记者,2016年,该村在对外引进业主基础上,采取“土地入股+集体发展资金入股+专项资金”模式,建成了亦农亦景的特色桃园1000余亩,配套发展标准化柠檬、蔬菜产业450亩,并同步规划观光休闲基础设施,果林经济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据熊江介绍,千亩桃园不仅让荒山变成绿林,还直接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桃子成熟后,可卖到10元至25元一斤,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稳定的渠道,老百姓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贺世芬说,2020年底,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00多元跃升至2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2万余元。
乡村产业的兴旺也助推了旅游的发展。会龙村通过每年举办“桃花节”,人气越来越旺,许多村民看到了“商机”,借此开起农家乐、超市等,搭伙吃上了“旅游饭”。
近几天,会龙村村民林隆虎每天都会提前备好食材,打扫好楼上的民宿房间,迎接游客的到来。1年前,林隆虎把自家的三层小洋楼改造成了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意持续火爆。
“周末过来玩的游客更多,他们可以选择观赏、采摘、烧烤等项目,休闲娱乐两不误。”林隆虎说,附近一些村民靠售卖自家的土特产,或是经营凉面、糖葫芦等小摊生意,增加不少收入。
会龙村的产业发展只是代市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多元化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持续迈进。截至目前,全镇拥有蜜桃1400余亩、柠檬1989亩、柑橘2319亩、西瓜600余亩、青花椒466亩、蚕桑300余亩。
此外,该镇还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有效载体,完善旅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新建一批民宿酒店,建成“叶家院子”乡愁记忆馆,快速推进“外婆的澎湖湾”骑游道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新目的地“浪漫流杯滩”,积极推进代市老街升级改造,依托有石窟的民居,开发石窟小酒馆、石窟小茶馆等特色产业……绿色生态成为发展底色,一张张旅游品牌正逐渐形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让乡村振兴不断提速。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依托港前大道、广前大道和即将竣工的流杯滩快速通道等交通优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措并举增加群众的收入,推动代市镇乡村全面振兴,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代市镇党委书记杨斌表示。(文思童 尹姮/文 张启富 曾诚/图)
相关推荐
- 前锋区昔日贫困村 爱心捐款助战“疫” ( 2020-02-20 )
- 会龙村:乡村美景如画 幸福新风扑面 ( 2019-03-04 )
-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市乡村振兴大会现场参观考察侧记 ( 2018-11-27 )
- 广安前锋:全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 2017-06-12 )
- 文艺扶贫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 2016-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