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教育 主题活动 讲文明树新风 我们的节日 联盟联播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广安要闻 道德模范 广安义工 区市县动态 站内公告 小平故里·人文广安 文明论坛 原创评论 文明风采 他山之石 资料中心 联系我们 加入志愿组织

广安文明网 > 区市县动态 >> 文章内容

    2018年,我市锁定3个贫困县摘帽、215个贫困村退出、4.6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调动一切力量,集中一切资源——攻城拔寨战脱贫

    来源:       责任编辑: 申蕊       日期: 2019-03-20

      “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3月18日,邻水县牟家镇刘家沟村村民沈朝前站在自己刚搬进不久的新房前,感激地说道。

      就在几年前,沈朝前住的还是土坯房,屋漏不说,还有倒塌的危险,但因家里穷,一直没有进行修缮。

      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2018年4月,刘家沟村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今年1月,沈朝前和全村其他16户贫困户一起搬进了新家。

      “不仅村民住上了好房子,村里还大力发展产业,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刘家沟村第一书记冯茂航告诉记者,截至2018年底,该村96户贫困户、35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6300余元。

      刘家沟村的变化仅是全市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之一。2018年,我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锁定3个贫困县摘帽、215个贫困村退出、4.6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举全市之力,调动一切力量,集中一切资源,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号角。

      系统谋划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脱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全市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一次次会议,一次次协调部署,规格前所未有,谋划深入精准,展示出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和头等大事,必须以最坚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抓实。对此,我市通过学习、宣传、调研等活动,督促各级各部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系列决策部署,思想共识高度凝聚。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广安,没有一个局外人、旁观者,各级力量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全员参与贯穿脱贫始终,形成自上而下决战攻坚的强大合力。

      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全市上下分别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抓脱贫的生动局面。同时,采取“挂图作战”等方法,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层层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分解、逐级落实。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以更实的作风啃下最硬的骨头。

      对此,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印发《广安市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出台《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十不准”规定》,常态化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同时,加强反向惩处和正向激励力度,集中表扬先进单位200个、先进个人996名,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违纪违规的个人或单位进行严肃问责。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还以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给予脱贫攻坚工作各种保障。

      “各级帮扶单位始终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8年共选派驻村干部4100余名,组建驻村工作队820个。”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企事业单位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靶向治疗 对症施策开“良方”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

      如何精准扶贫,靶向治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全年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抓好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第一步。我市给每个贫困户建立了档案,将农民收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令人信服的指标,并按照流程动态管理,录入电子信息档案。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

      进入3月,位于岳池县天平镇长河扁村的展翔青蛙养殖基地内,忙碌的身影开始多了起来:投食、捕蛙、装袋……昔日200余亩的荒田如今变成了一个个青蛙塘。

      74岁村民龙段年事已高,不得不留守在村,过去只能靠传统的种植业勉强维持生计。“现在,我在青蛙基地里帮忙喂食、消毒,一年也有几千块收入。”说起生活的变化,老人脸上笑开了花。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昔日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依托青蛙、小龙虾产业基地,全村已基本实现脱贫,下一步还计划打造一个千亩牧草种植基地,实现产业多元化,让村民长效增收。”长河扁村第一书记胡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像长河扁村这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村子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市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以脱贫攻坚政策为杠杆,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往往是影响脱贫致富的短板和瓶颈。

      我市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贯穿脱贫始终,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后劲。2018年,全市建成国省干线公路23.64公里、农村公路780.6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83套、土坯房整治13500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297户11005人;完成215个村文化室、村卫生室建设,村村通宽带,119个乡镇中心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除了发展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更多领域,我市脱贫攻坚举措不断,帮扶亮点频现:

      ——健康扶贫保兜底。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巩固完善医保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2018年,我市为31.4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个人参合费用资助5660万元,为10余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偿(救助)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4亿余元;将农村低保标准低限提高到每人每年3840元,为22.69万贫困群众累计发放低保金3.59亿元,切实筑牢脱贫兜底防线。

      ——“志智双扶”增动力。全面推广教育引导、道德评议等系列扶志措施,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顽疾。依托“新时代讲习所”,开展种养技术及农产品加工、仓储、销售等培训和实践训练,2018年,全市开办“新时代讲习所”2100余场,培训群众7.8万余人次,帮助7.5万名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创新模式挖潜力。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自主性和可行性的探索和试点,形成“特困群体集中供养”“借鸡生蛋”“变废为宝发展支柱产业”等经验成果,有效破解了多重攻坚难题,成功打造了一批脱贫攻坚“广安模式”。

      …………

      一场没有退路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以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扎实把脱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信息来源:广安日报)

相关推荐

更多>>

主题活动

U0201903143465614242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