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不忘初心 踏上新征程砥砺前行
来源: 责任编辑: 杜金香 日期: 2018-01-19
1月18日,前锋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8年蓝图进行了描绘——
2017年工作成就
2017年,前锋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5亿元、同比增长8.5%(下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4亿元、增长1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增长1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84元、13776元,分别增长8.6%、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名列六区市县第一名。顺利通过省上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摘帽,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成功纳入全省首批产融合作试点。
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抓大项目带动加快发展、抓好项目促进提质增效,新增入库项目322个、总投资275.4亿元,成功争取项目资金28.6亿元、债券资金10.3亿元,推进工业科技孵化园等3个总投资18.9亿元的PPP项目落地建设,龙滩水库等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
推动主导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发展,轻纺服装、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引进正邦集团、市供销集团建设正邦生态种养循环产业区、虎城农旅结合产业示范区,新建花椒基地5000亩、改造红心柚基地10000亩。
推进物流园区基础配套、项目建设,物流大道北段基础全线贯通,西南石材产业城等4个项目签约落户,海晶石油等2个项目加快建设,“一园六区”功能布局加速构建;“互联网+创客中心”建成投运,实现电商交易额11.7亿元、网络零售额2.4亿元。
持续加力脱贫攻坚
成功实现29个贫困村、590户、1801名贫困群众精准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3%。
联动实施产业发展、庭院经济、园区就业、公益岗位、小额信贷、兜底保障“六大增收路径”,保障贫困群众吃穿不愁,新建脱贫致富产业园25个,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49元,所有贫困村集体经营性人均收入稳定达到10元以上。
全面推行“八看四把握”“六大工程”保障住房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57户,改造C、D级危房633户,“五改三建”3131户;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五有”、贫困户“六有”全面达标。
健全教育帮扶“三项机制”,实施医疗救助“三大行动”,保障贫困群众看病不愁、上学不难。“百企帮百村”活动持续深化。创新“二分四步法”“六大评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建省、市级“四好村”28个,代市镇岳庙村创建为全国文明村。
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创新“十看五帮三机制”,防止返贫经验获得省委王东明书记肯定性批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省主流媒体对此进行宣传报道。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规模和城镇人口不断壮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全力推进主城区建设“五大工程”,大石场路等6条城市道路全面竣工,人武部业务用房建成投用,公安分局等6个业务用房项目主体完工,学府中央等4个房地产项目、彭家院子等4个棚改项目加快建设,棚改项目开工率、建成率等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在全省率先采用PPP模式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正常运行城乡污水处理厂(站)10座,污水收集率80%以上、达标排放率95%以上。推动代市、观阁等场镇发展纺织业,特色场镇产业支撑有力。建成虎城玉河等幸福美丽新村39个、新村聚居点9个。
加快推进过境高速东环线、港前大道、物流大道等重大项目。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突出抓好火电脱硫脱硝、燃煤锅炉改造、大气扬尘治理,整治“散乱污”企业23户,淘汰落后生产线6条,关闭关停非煤矿山12家,PM10、PM2.5日均浓度分别下降5.8%、16.1%,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77.5%,成为全市唯一完成空气环境控制目标任务的区市县。
全面落实24条河流河长、警长,实施洁净水“八大专项行动”项目34个、投资2.8亿元,关闭、整治规模畜禽养殖场125家,城乡污水处理厂(站)全部达标运行,芦溪河水质由劣五类改善为三类,成为全市治水典范,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
全面开展绿化前锋行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4.7%;调整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28.7平方公里。
倾情维护民生福祉
116项民生项目全面完成,投入民生资金14.2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
实施劳动技能培训4620人,新增城镇就业45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保险、救济、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75%、98%。
前锋第二幼儿园加快建设,思源实验学校、世纪职校一期建成投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估认定。区疾控中心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主体竣工,观塘—虎城片区医疗共同体挂牌运行;成功防控H7N9疫情。区全民健身中心、11人制足球场、中影星美数字影院即将投用;荣获全市第五届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一等奖,宕渠双竹连响、桂兴唢呐等传统民间艺术登上央视舞台。
2018年工作重点
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1做实项目支撑 突出投资拉动
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扩大有效投资。瞄准中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投向,精心策划包装投资项目;围绕轻纺产业园、福安龙专用汽车和川渝两地汽车制造,引进一批高端轻
纺、智能制造项目;围绕前锋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功能配套,加快实施龙滩水库等2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奇幻谷康养森林公园等25个重大产业项目,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治理等6个生态环保项目,广安技师学院等14个重大社会事业项目。
2壮大现代产业 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扩大总量中调结构,不断壮总量、提质量,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制造引领、高端轻纺集聚、绿色建材转型”思路,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壮大。
高质量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围绕现代物流“一园六区”总体布局,着力打造川东北物流集散基地。围绕打造核心商业圈、电子商务圈、金融服务圈,加快繁荣商贸服务业。
3
建设美丽小城 塑造城市魅力
坚定“产城一体发展高地、山水园林旅游新城”总体定位,遵循“低碳、智慧、生态、人文、运动”城市理念,按照“对标广安主城、看齐成渝都市”标准,采取“一规划四工程一杠杆”方略,促进城市扩规模、提档次、增活力,加快建设美丽小城,
提高城镇化率2.5个百分点。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完成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8个专项规划和城市天际线、建筑轮廓线等城市设计;实施城市规模拓展工程、城市出口畅通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大力发挥好国有企业杠杆作用。
4
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强村富民
坚持山下抓产业、山上搞康养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川东北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走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路子,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化“两主三特”产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一批产业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培育壮大粮油、食品、调料、饲料加工企业,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着力推进康养旅游业突破发展。按照“康养华蓥山、生态渠江水、美丽芦溪河”发展定位,编制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主导产业利益链接机制,规范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调动业主、农户、村集体等各方积极性,以主导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5
深化改革开放 激发经济活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建设轻装上阵,借智借力加快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同时,抢抓改革开放40周年机遇,紧盯重庆、深圳、江苏、福建四大重点区域,创新推进市场化、资本化、多元化招商,精准招引富税型、科技型、补链型企业,深化与市属国有企业在融资、康养旅游、土地整理等领域合作。积极创建省级脱贫奔康轻纺专业出口示范基地,培育壮大和诚花椒、福辉鞋业等生产型外贸企业。
6
持续精准脱贫 实现连战连胜
以省委王东明书记对前锋区脱贫攻坚肯定性批示为动力,继续加倍用力,下足“绣花”功夫,坚决完成31个贫困村、624户、190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坚持“六大增收路径”,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实现“两不愁”目标,通过政策兜底实现“三保障”;坚持以“四好
村”创建为抓手,依托农民夜校和“欢乐农家”大赛等载体,提振精气神、实现“四个好”,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继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深入推进“十看五帮三机制”防止返贫,及时对返贫风险村红牌、黄牌预警,坚决防止35个已退出村、5625户、18628人返贫反弹。
7
攻坚污染防治 建设美丽前锋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赢蓝天战役,完成大气污染源普查、解析,编制全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启动城市扬尘网络化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全面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坚决打赢碧水战役,深入推进河长制,完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持续推进“洁净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坚决打赢净土战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成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三级处理体系,全面整治矿山历史遗留尾矿库、广安火电厂粉煤灰堆场环境污染,加强工业危废无害化处置,实施华蓥山“三年会战、漫山红遍”行动计划。
8
大办惠民实事 共享美好生活
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争取上级支持投入民生事业。稳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省市区目标任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保多险合一,拓展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加强低保动态
管理,清理规范低保对象,实现低保和特困对象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加快建设区综合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唱响工业园区用工品牌,用好工业园区用工促进办法,优化园区用工供需平台,引导世纪职校围绕园区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吸纳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园就业。
9优化公共服务 增进群众福祉
以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医疗、文化为目标,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
事业,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入园”行动和“科技兴农”行动。
10强化风险防范 维护和谐稳定
围绕建设和谐前锋,持续抓好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社会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党政同责、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推进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强化风险防控。规范政府债务管
理,规范国有企业融资担保和借款、贷款行为。坚持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巩固良好信访稳定态势;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区,设立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实施农村“雪亮”工程三期建设,构建城乡一体治安防控新格局。加强质量、价格等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供应。
11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自身建设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牢树“四个意识”,坚持区委领导,紧跟区委节奏,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首要。坚持以法律法规为
准绳,坚决做到依法行政。坚持以优化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坚持以发展建设为己任,提振精神干事创业。坚持以廉洁从政为遵循,营造风清气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