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龙安柚25.5万亩,发展优质粮油基地22万亩、蔬菜基地16万亩、柠檬基地3.2万亩,发展花椒、杨梅、血橙等特色产业基
地5万亩,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0万亩
●建成柠檬饮片、大米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厂12个,培育精深加工企业2个,农产品年加工达5万吨
●成功创建无公害农产品2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
●今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5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1亿元
●建成片区压缩中转站4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和小型垃圾压缩站26个,划定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
护红线区7个,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0个,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
●建成产业新村和幸福美丽新村256个,创建省级“四好村”54个
龙安乡群策村,一个因盛产龙安柚闻名遐迩的美丽乡村。
在漫山遍野的柚林中,淡金色的柚果挂满枝头,引来各地游客前来采摘购买。“区委区政府举办龙安柚旅游文化节,让我们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柚子越来越畅销了!”11月初,在“健康的滋味—第六届中国广安龙安柚旅游文化节”上,获得2019年“柚王”称号的群策村柚农杨太伟开心地说。
群策村发展龙安柚带动旅游业发展,是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介绍,该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今年,该区成功创建为中国特色农产品(龙安柚)优势区,成为全省10大天府旅游名县之一。
抓好“四项重点”
建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田成方、土成块、路成网、渠相连……11月14日,记者在大龙乡、苏溪乡和崇望乡新打造的万亩龙安柚标准化基地看到,经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昔日的荒地已变成龙安柚产业基地。在微风的吹拂下,一株株柚苗嫩叶泛绿,焕发生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积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才能筑牢农村经济基础,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广安区抓好产业优化布局、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四项重点”,积极建立建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该区按照“一园四区五基地”的产业布局和“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思路,全域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龙安柚主导产业,新建龙安柚标准化基地1万亩,实施老基地提质增效2万亩,全区共发展龙安柚25.5万亩。加快粮油、蔬菜、柠檬等11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区共发展优质粮油基地22万亩、蔬菜基地16万亩、柠檬基地3.2万亩,发展花椒、杨梅、血橙等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目前,全区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0万亩。
农产品精深加工,方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广安区在龙安乡群策村已建成柚子榨汁、柚子削皮烘干等5条生产线,正在建设龙安柚果汁饮料生产线,预计明年龙安柚加工量可达8000吨,产值达8000万元。该区还建成柠檬饮片、大米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厂12个,培育精深加工企业2个,农产品年加工达5万吨。在品牌培育方面,该区成功创建无公害农产品2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
探索“三产互动”
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11月15日,在恒升镇长征村云水湾生态园内,20余名村民正忙着给花卉和果树除草、施肥。
“以前这里是荒芜的丘陵地,自从引回乡友流转土地发展乡村旅游后,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美丽的生态旅游景区,为群众脱贫增收拓宽了路子。”恒升镇党委书记余安明告诉记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是广安区干部群众的一致追求。
按照“打造旅游线路、坚持农旅结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思路,广安区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三产互动”经验之路。
该区以龙安乡、崇望乡、大龙乡为核心区,开发“游小平故里、品健康滋味”旅游精品线路,启动建设旅游环线公路30公里、骑游步道30公里。坚持农旅结合,依托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在大龙乡建成浔栖江南度假区一期项目并试营业,在崇望乡建设大地花谷农旅融合项目2000亩,在大安镇建设南桥溪谷旅游项目。目前,全区已建成集观光体验、康养度假、休闲采摘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20个。在文旅融合方面,广安区打造以柚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建成大云山龙安柚主题公园,建成龙安柚鲜果采摘体验园8个、农家乐72个。今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5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1亿元。
围绕“四个提升”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近日,记者在蒲莲乡蒲莲社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看到,这里居住着全乡11个村的151户搬迁群众,环境干净整洁,管理高效有序。
“我们引导群众选举了12名代表和6名楼长,为大家放电影,组织大家跳广场舞,协调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维护小区环境卫生,讨论制定了‘小区管理公约’,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蒲莲乡党委书记黄河介绍说。
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而且要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农民福祉,事关乡村文明和谐。
近年来,广安区推进“村庄清洁、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治理”五大行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该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完成26个乡镇474个村级垃圾收集点布局,建成片区压缩中转站4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和小型垃圾压缩站26个,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区域压缩运输、集中无害处理。搞好污水治理工程,划定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红线区7个,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0个,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生产加工厂1个,在94个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环保设施。做好农村改厕促生活品质提升工作,深入推进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乡村厕所“三个一批”工程,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建成产业新村和幸福美丽新村256个,创建省级“四好村”54个,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信息来源:广安日报)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发展龙安柚25.5万亩,发展优质粮油基地22万亩、蔬菜基地16万亩、柠檬基地3.2万亩,发展花椒、杨梅、血橙等特色产业基
地5万亩,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0万亩
●建成柠檬饮片、大米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厂12个,培育精深加工企业2个,农产品年加工达5万吨
●成功创建无公害农产品2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
●今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5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1亿元
●建成片区压缩中转站4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和小型垃圾压缩站26个,划定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
护红线区7个,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0个,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
●建成产业新村和幸福美丽新村256个,创建省级“四好村”54个
龙安乡群策村,一个因盛产龙安柚闻名遐迩的美丽乡村。
在漫山遍野的柚林中,淡金色的柚果挂满枝头,引来各地游客前来采摘购买。“区委区政府举办龙安柚旅游文化节,让我们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柚子越来越畅销了!”11月初,在“健康的滋味—第六届中国广安龙安柚旅游文化节”上,获得2019年“柚王”称号的群策村柚农杨太伟开心地说。
群策村发展龙安柚带动旅游业发展,是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介绍,该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今年,该区成功创建为中国特色农产品(龙安柚)优势区,成为全省10大天府旅游名县之一。
抓好“四项重点”
建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田成方、土成块、路成网、渠相连……11月14日,记者在大龙乡、苏溪乡和崇望乡新打造的万亩龙安柚标准化基地看到,经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昔日的荒地已变成龙安柚产业基地。在微风的吹拂下,一株株柚苗嫩叶泛绿,焕发生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积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才能筑牢农村经济基础,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广安区抓好产业优化布局、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四项重点”,积极建立建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该区按照“一园四区五基地”的产业布局和“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思路,全域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龙安柚主导产业,新建龙安柚标准化基地1万亩,实施老基地提质增效2万亩,全区共发展龙安柚25.5万亩。加快粮油、蔬菜、柠檬等11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区共发展优质粮油基地22万亩、蔬菜基地16万亩、柠檬基地3.2万亩,发展花椒、杨梅、血橙等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目前,全区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0万亩。
农产品精深加工,方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广安区在龙安乡群策村已建成柚子榨汁、柚子削皮烘干等5条生产线,正在建设龙安柚果汁饮料生产线,预计明年龙安柚加工量可达8000吨,产值达8000万元。该区还建成柠檬饮片、大米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厂12个,培育精深加工企业2个,农产品年加工达5万吨。在品牌培育方面,该区成功创建无公害农产品2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
探索“三产互动”
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11月15日,在恒升镇长征村云水湾生态园内,20余名村民正忙着给花卉和果树除草、施肥。
“以前这里是荒芜的丘陵地,自从引回乡友流转土地发展乡村旅游后,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美丽的生态旅游景区,为群众脱贫增收拓宽了路子。”恒升镇党委书记余安明告诉记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是广安区干部群众的一致追求。
按照“打造旅游线路、坚持农旅结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思路,广安区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三产互动”经验之路。
该区以龙安乡、崇望乡、大龙乡为核心区,开发“游小平故里、品健康滋味”旅游精品线路,启动建设旅游环线公路30公里、骑游步道30公里。坚持农旅结合,依托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在大龙乡建成浔栖江南度假区一期项目并试营业,在崇望乡建设大地花谷农旅融合项目2000亩,在大安镇建设南桥溪谷旅游项目。目前,全区已建成集观光体验、康养度假、休闲采摘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20个。在文旅融合方面,广安区打造以柚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建成大云山龙安柚主题公园,建成龙安柚鲜果采摘体验园8个、农家乐72个。今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5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1亿元。
围绕“四个提升”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近日,记者在蒲莲乡蒲莲社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看到,这里居住着全乡11个村的151户搬迁群众,环境干净整洁,管理高效有序。
“我们引导群众选举了12名代表和6名楼长,为大家放电影,组织大家跳广场舞,协调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维护小区环境卫生,讨论制定了‘小区管理公约’,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蒲莲乡党委书记黄河介绍说。
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而且要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农民福祉,事关乡村文明和谐。
近年来,广安区推进“村庄清洁、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治理”五大行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该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完成26个乡镇474个村级垃圾收集点布局,建成片区压缩中转站4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和小型垃圾压缩站26个,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区域压缩运输、集中无害处理。搞好污水治理工程,划定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红线区7个,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0个,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生产加工厂1个,在94个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环保设施。做好农村改厕促生活品质提升工作,深入推进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乡村厕所“三个一批”工程,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建成产业新村和幸福美丽新村256个,创建省级“四好村”54个,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信息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