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造血”、文旅致富、人才支撑
以郑家村为核心的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陈海彬摄
2月18日,在早春的阳光照耀下,广安市岳池县白庙镇三教寺村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50余名村民在基地里或施肥,或除草,忙而有序。
这一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选用适合广安土壤和气候的中药材品种,向广大农户推广种植,并提供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
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岳池县发挥比较优势,奋力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已累计实现205个贫困村退出,全县累计脱贫8193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
建基地
依托主导产业助农增收
岳池县共识别280个贫困村,数量居全省第二。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紧紧扭住主导产业。岳池县生物医药产业经过15年发展,已逐步成长为岳池的主导产业和广安市的优势产业,产业规模、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向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延伸。2018年6月,岳池县出台《关于加快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打造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发展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面积10万亩。此外,还将打造“顾县-苟角”“白庙-兴隆”“乔家-普安”三个中药材产业脱贫攻坚示范带。
“3个示范带核心区涉及20余个贫困村。”岳池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岳池县中药材基地正在不断壮大。目前,岳池已种植中药材6万亩,主要分布于顾县镇、双鄢乡等27个乡镇。“2018年到岳池考察中药材种植的客商至少有30位。”这位负责人说,岳池还将在“中药材+旅游”“中药材+康养”上做文章,助力脱贫奔康。
在3个示范带核心区中,贫困村东板乡好强沟村名列其中。好强沟村党支部书记蒋勇说,村子背靠金城山,依托中药材开发,还可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李开超说,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务工,他的收入颇丰。
广安市还在顾县镇、苟角镇打造中国川菜地道食材生产基地。该基地涉及84个村,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0.8万亩,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川菜知名食料品牌。“基地建成后,将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岳池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挖”文化
开放合作发展乡村旅游
“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800多年前,诗人陆游途经岳池县郑家村时,被当地农村春耕景象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岳池农家》。
而因地形地貌、交通等原因,郑家村长期依靠传统农作物种植,村民收入低,2014年被识别为省级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75户278人。
如何脱贫摘帽?岳池县把目光瞄向了《岳池农家》——通过挖掘岳池农家文化,抢抓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契机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实现脱贫增收。
2月21日,在郑家村,东邻西舍、桃花岛、房车营地等景点已成型。“通过打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每逢周末,有数千游客前来游玩,在这里钓鱼、烧烤、露营。”据介绍,下一步郑家村还将开放水上乐园等二期项目,组建插花艺术队、缫丝表演队等。
郑家村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郑家村开办大力湖旅游开发公司,在全村流转土地2774亩,通过土地租赁、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全村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近年来,岳池县着力打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根据园区规划,岳池将利用农家文化的比较优势,按照“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总体结构,在九龙镇、白庙镇、北城乡3个乡镇29个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的区域着力打造一个主题园:中国曲艺百花园;一个示范片: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三条主干道:东西干道、南北干道、古道;四大功能区:长亭古道、花前岳下、乐复乐、陌上桑等。
在建设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过程中,岳池通过开放合作吸引了成都邛崃市和新都区的参与,目前,在邛崃、新都的援助下,该旅游区内的白庙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郑家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桃花岛”产业等5个合作项目均已全面建成,接下来还将在乡镇结对、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齐发力
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2月的早晨,岳池县气温只有几度,山间薄雾缭绕。入户走访、完善档案……岳池县党员干部已忙碌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自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岳池县建立“1+6+10”指挥体系,成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将280个贫困村划分为十大战区,每个战区由1名县委常委牵头,分片作战、全域推进。
针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岳池县探索“县引村用、岗编分离”模式,利用乡镇空闲事业编制,计划用三年时间引进150名乡村振兴人才,安排到产业重点村、深度贫困村、农旅特色村等工作。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引进人才,优先晋升职称等级,并可按程序选拔进乡镇领导岗位。广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冬霞说,下一步广安将在全市推广该做法。
通过健全机制,岳池县上下齐发力,着力在民生改善方面下功夫。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岳池县累计为46071户农户提供住房安全保障;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累计拨付各类资助资金1.57亿元,受惠学生34.39万人次;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保、三救助、三基金”扶持政策,贫困户参保率达100%;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经济微循环、家庭农场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循环”四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产业“造血”、文旅致富、人才支撑
以郑家村为核心的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陈海彬摄
2月18日,在早春的阳光照耀下,广安市岳池县白庙镇三教寺村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50余名村民在基地里或施肥,或除草,忙而有序。
这一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选用适合广安土壤和气候的中药材品种,向广大农户推广种植,并提供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
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岳池县发挥比较优势,奋力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已累计实现205个贫困村退出,全县累计脱贫8193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
建基地
依托主导产业助农增收
岳池县共识别280个贫困村,数量居全省第二。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紧紧扭住主导产业。岳池县生物医药产业经过15年发展,已逐步成长为岳池的主导产业和广安市的优势产业,产业规模、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向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延伸。2018年6月,岳池县出台《关于加快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打造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发展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面积10万亩。此外,还将打造“顾县-苟角”“白庙-兴隆”“乔家-普安”三个中药材产业脱贫攻坚示范带。
“3个示范带核心区涉及20余个贫困村。”岳池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岳池县中药材基地正在不断壮大。目前,岳池已种植中药材6万亩,主要分布于顾县镇、双鄢乡等27个乡镇。“2018年到岳池考察中药材种植的客商至少有30位。”这位负责人说,岳池还将在“中药材+旅游”“中药材+康养”上做文章,助力脱贫奔康。
在3个示范带核心区中,贫困村东板乡好强沟村名列其中。好强沟村党支部书记蒋勇说,村子背靠金城山,依托中药材开发,还可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李开超说,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务工,他的收入颇丰。
广安市还在顾县镇、苟角镇打造中国川菜地道食材生产基地。该基地涉及84个村,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0.8万亩,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川菜知名食料品牌。“基地建成后,将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岳池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挖”文化
开放合作发展乡村旅游
“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800多年前,诗人陆游途经岳池县郑家村时,被当地农村春耕景象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岳池农家》。
而因地形地貌、交通等原因,郑家村长期依靠传统农作物种植,村民收入低,2014年被识别为省级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75户278人。
如何脱贫摘帽?岳池县把目光瞄向了《岳池农家》——通过挖掘岳池农家文化,抢抓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契机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实现脱贫增收。
2月21日,在郑家村,东邻西舍、桃花岛、房车营地等景点已成型。“通过打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每逢周末,有数千游客前来游玩,在这里钓鱼、烧烤、露营。”据介绍,下一步郑家村还将开放水上乐园等二期项目,组建插花艺术队、缫丝表演队等。
郑家村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郑家村开办大力湖旅游开发公司,在全村流转土地2774亩,通过土地租赁、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全村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近年来,岳池县着力打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根据园区规划,岳池将利用农家文化的比较优势,按照“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总体结构,在九龙镇、白庙镇、北城乡3个乡镇29个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的区域着力打造一个主题园:中国曲艺百花园;一个示范片: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三条主干道:东西干道、南北干道、古道;四大功能区:长亭古道、花前岳下、乐复乐、陌上桑等。
在建设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过程中,岳池通过开放合作吸引了成都邛崃市和新都区的参与,目前,在邛崃、新都的援助下,该旅游区内的白庙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郑家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桃花岛”产业等5个合作项目均已全面建成,接下来还将在乡镇结对、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齐发力
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2月的早晨,岳池县气温只有几度,山间薄雾缭绕。入户走访、完善档案……岳池县党员干部已忙碌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自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岳池县建立“1+6+10”指挥体系,成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将280个贫困村划分为十大战区,每个战区由1名县委常委牵头,分片作战、全域推进。
针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岳池县探索“县引村用、岗编分离”模式,利用乡镇空闲事业编制,计划用三年时间引进150名乡村振兴人才,安排到产业重点村、深度贫困村、农旅特色村等工作。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引进人才,优先晋升职称等级,并可按程序选拔进乡镇领导岗位。广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冬霞说,下一步广安将在全市推广该做法。
通过健全机制,岳池县上下齐发力,着力在民生改善方面下功夫。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岳池县累计为46071户农户提供住房安全保障;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累计拨付各类资助资金1.57亿元,受惠学生34.39万人次;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保、三救助、三基金”扶持政策,贫困户参保率达100%;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经济微循环、家庭农场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循环”四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