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坝里干干净净,屋里摆放得整整齐齐。2月10日,记者走进岳池县花板乡狮子宝村,看到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房子变美了,收入增加了、素质提升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狮子宝村的变化,仅是该县乡村大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岳池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统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暨“精准脱贫·文明同行”活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内生动力大大增强。
三大教育
思想水平大提升
“各位村民朋友,请抓紧时间到村活动室,今晚7点夜校开课……”2月11日下午6时,记者刚走进岳池县白庙镇瞿家店村,就听到了广播里传出的声音。白庙镇副镇长、瞿家店村第一书记谢静远,正在村活动室向村民广播农民夜校开课的消息。
“通过农民夜校、广播、板报等载体,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会经营’的农业从业者。”谢静远告诉记者,岳池县在全域范围内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文明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三大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中、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谢静远说,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大农民群众对“精准脱贫·文明同行”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此外,该县还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利用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三项创建
乡风变得更文明
“这几年,我们不仅收入提高了,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邻里相处十分和谐,日子过得很顺心。”2月11日,岳池县石垭镇张口楼村村民张利琼对村里的乡风文明赞不绝口。
张口楼村的变化,源于岳池县开展的“文明村”创建活动。近年来,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岳池县广泛开展“文明村”“四好村”“文明细胞”三大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2017年,我县评定县级文明村451个,县级文明村创建率达50%以上。”岳池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7个、市级文明村16个。
“四好村”创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岳池县已创建县级“四好村”316个、市级“四好村”185个、省级“四好村”32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19个。
此外,该县还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组”和“好公婆”“好儿媳”“脱贫带头人”、致富能手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宣传、表扬农村道德模范、文明之星、身边好人等群众榜样人物,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文明乡风。
一大举措
文明新风上台阶
“这里的书不少,有农业方面的、科技方面的,还有文学作品和报纸期刊,每天来这里‘充电’,对生产生活都很有帮助。”2月9日,在岳池县乔家镇廖坝村“农家书屋”,前来借书的村民廖家武向记者介绍道。
自村里建起“农家书屋”后,廖坝村村民一有空就会到书屋看书。廖家武就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打牌上,这不是好事。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书屋,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上了一个档次。”
在岳池县,和廖家武一样,享受到精神食粮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近年来,岳池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不仅让“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还建好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阵地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文化院坝203个、文化室205个、阅报栏280个。(信息来源:广安日报)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地坝里干干净净,屋里摆放得整整齐齐。2月10日,记者走进岳池县花板乡狮子宝村,看到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房子变美了,收入增加了、素质提升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狮子宝村的变化,仅是该县乡村大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岳池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统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暨“精准脱贫·文明同行”活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内生动力大大增强。
三大教育
思想水平大提升
“各位村民朋友,请抓紧时间到村活动室,今晚7点夜校开课……”2月11日下午6时,记者刚走进岳池县白庙镇瞿家店村,就听到了广播里传出的声音。白庙镇副镇长、瞿家店村第一书记谢静远,正在村活动室向村民广播农民夜校开课的消息。
“通过农民夜校、广播、板报等载体,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会经营’的农业从业者。”谢静远告诉记者,岳池县在全域范围内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文明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三大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中、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谢静远说,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大农民群众对“精准脱贫·文明同行”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此外,该县还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利用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三项创建
乡风变得更文明
“这几年,我们不仅收入提高了,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邻里相处十分和谐,日子过得很顺心。”2月11日,岳池县石垭镇张口楼村村民张利琼对村里的乡风文明赞不绝口。
张口楼村的变化,源于岳池县开展的“文明村”创建活动。近年来,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岳池县广泛开展“文明村”“四好村”“文明细胞”三大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2017年,我县评定县级文明村451个,县级文明村创建率达50%以上。”岳池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7个、市级文明村16个。
“四好村”创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岳池县已创建县级“四好村”316个、市级“四好村”185个、省级“四好村”32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19个。
此外,该县还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组”和“好公婆”“好儿媳”“脱贫带头人”、致富能手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宣传、表扬农村道德模范、文明之星、身边好人等群众榜样人物,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文明乡风。
一大举措
文明新风上台阶
“这里的书不少,有农业方面的、科技方面的,还有文学作品和报纸期刊,每天来这里‘充电’,对生产生活都很有帮助。”2月9日,在岳池县乔家镇廖坝村“农家书屋”,前来借书的村民廖家武向记者介绍道。
自村里建起“农家书屋”后,廖坝村村民一有空就会到书屋看书。廖家武就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打牌上,这不是好事。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书屋,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上了一个档次。”
在岳池县,和廖家武一样,享受到精神食粮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近年来,岳池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不仅让“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还建好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阵地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文化院坝203个、文化室205个、阅报栏280个。(信息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