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女不嫁杨家沟,进门就是窝氹沟,出门就是柴背篼。”这是多年前,人们形容观阁镇合福村的一句顺口溜。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合福村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宽阔的“小康路”、亮丽的房屋、成片的花椒产业……5月22日,记者来到观阁镇合福村,看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在与记者谈及合福村这两年来发生的变化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改善基础设施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雨天一团泥,晴天尘满天”,这是过去的合福村村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如今的合福村全面铺起了
水泥路、生产便道和入户路。
“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村里修起了‘连心路’。”走在宽阔的村道上,村民谢吉珍激动地说,改善了基础设施,村里的环境好转,村民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了。言谈之间,谢吉珍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充满了感激之情。
据合福村第一书记张天国介绍,全村基础设施与其他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降低了村民收入;同时限制了外来产业的引进,减少了本村发展机会。
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一事一议”等项目,合福村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基础设施。全村高标准硬化村内主干道路、产业发展道和入户便民路7.55公里,剩下的1.55公里入户便民路将在今年全部完成,届时将全面覆盖本村所有农户,村民将彻底告别“出行看天,雨天在家”的历史。
此外,合福村还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
迁、“五改三建”142户和C/D级危房改造等工程,全村安全住房改造44户、安装自来水管道187户、通电263户、通电视信号26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有移动电话230户;目前,正安装天然气入户管网,已有70余户缴费报名安装天然气。
瞄准主导产业 助力村民脱贫奔康
初夏,合福村的村民已明显感受到阵阵热意,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合福村有6个村民小组、263户、906人,其中贫困人口43户、168人。2014年,合福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现在通过产业发展,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超过8000元。
“根据村实际情况,因户施策,统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张天国说,具体做法是,依托区内大型花椒企业,成立以村“两委”牵头的专业合作社,利用产业发展资金入资花椒产业、野猪驯养基地、全镇轻纺产业,同时引导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推进土地流转。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但解决了全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拓宽了村民脱贫渠道,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生产造血功能。
“平时在花椒基地上务工,每天可以挣四五十元,加上自己的土地流转在里面,1年下来收入增加了近万元。”村民邓伟清说,产业发展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再加上自己发展的庭院经济,今年脱贫没有问题。
“今年新发展了200余亩的花椒,目前,全村的花椒产业基地有700余亩。”张天国说,按照亩产2000斤、每斤5元计算,1年下来村集体收入就可以增加9万元,再将集体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给贫困户,加上土地入股分红金,即使没有务工能力的群众,也能有稳定的收入。
“今年,贫困村退出完全没有问题。”张天国说,现在道路通了、产业有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接下来将持续在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上下功夫,将合福村建设得更美好。(兰林前)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有女不嫁杨家沟,进门就是窝氹沟,出门就是柴背篼。”这是多年前,人们形容观阁镇合福村的一句顺口溜。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合福村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宽阔的“小康路”、亮丽的房屋、成片的花椒产业……5月22日,记者来到观阁镇合福村,看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在与记者谈及合福村这两年来发生的变化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改善基础设施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雨天一团泥,晴天尘满天”,这是过去的合福村村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如今的合福村全面铺起了
水泥路、生产便道和入户路。
“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村里修起了‘连心路’。”走在宽阔的村道上,村民谢吉珍激动地说,改善了基础设施,村里的环境好转,村民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了。言谈之间,谢吉珍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充满了感激之情。
据合福村第一书记张天国介绍,全村基础设施与其他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降低了村民收入;同时限制了外来产业的引进,减少了本村发展机会。
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一事一议”等项目,合福村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基础设施。全村高标准硬化村内主干道路、产业发展道和入户便民路7.55公里,剩下的1.55公里入户便民路将在今年全部完成,届时将全面覆盖本村所有农户,村民将彻底告别“出行看天,雨天在家”的历史。
此外,合福村还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
迁、“五改三建”142户和C/D级危房改造等工程,全村安全住房改造44户、安装自来水管道187户、通电263户、通电视信号26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有移动电话230户;目前,正安装天然气入户管网,已有70余户缴费报名安装天然气。
瞄准主导产业 助力村民脱贫奔康
初夏,合福村的村民已明显感受到阵阵热意,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合福村有6个村民小组、263户、906人,其中贫困人口43户、168人。2014年,合福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现在通过产业发展,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超过8000元。
“根据村实际情况,因户施策,统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张天国说,具体做法是,依托区内大型花椒企业,成立以村“两委”牵头的专业合作社,利用产业发展资金入资花椒产业、野猪驯养基地、全镇轻纺产业,同时引导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推进土地流转。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但解决了全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拓宽了村民脱贫渠道,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生产造血功能。
“平时在花椒基地上务工,每天可以挣四五十元,加上自己的土地流转在里面,1年下来收入增加了近万元。”村民邓伟清说,产业发展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再加上自己发展的庭院经济,今年脱贫没有问题。
“今年新发展了200余亩的花椒,目前,全村的花椒产业基地有700余亩。”张天国说,按照亩产2000斤、每斤5元计算,1年下来村集体收入就可以增加9万元,再将集体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给贫困户,加上土地入股分红金,即使没有务工能力的群众,也能有稳定的收入。
“今年,贫困村退出完全没有问题。”张天国说,现在道路通了、产业有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接下来将持续在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上下功夫,将合福村建设得更美好。(兰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