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兄弟助乡邻,骨碎腰折育亲情
[ 责任编辑: 杜金香 丨 日期: 2018-05-21 ] 来源:

  在华蓥市观音溪镇跳石沟村,有俩残疾兄弟,热心助人,群众提及无不感激涕零。人们亲切地称他们“瞎老”和“哑老”。“瞎老”是哥,叫殷贤平,生于1945年,“哑老”是弟,叫殷贤明,生于1949年。兄弟俩皆为苦命人,儿时因病致残。他们身残志坚,成年后相依为命,不但自己生活得好好的,且数十年坚持为邻里乡亲做好事,表现出了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

  乡邻子女托照看,不计回报育亲情。

  上世纪60、70、80年代,我国农村几乎每家都生育2-3个小孩,那年代,青壮年都在家种庄稼。许多家庭因忙农活,小孩无人照看,于是聋哑兄弟就主动担当起这些家庭孩子的“保姆”。每天早上,大人出工时就把小孩送到他们家,孩子们几乎整天吃喝拉撒睡都由“二老”包办。从1968年开始,这对聋哑兄弟每年都要帮邻居照顾小孩。据统计,他们照顾的孩子约40人。后来,很多孩子成年后都要争着拿钱买东西来感谢他们,可他们却坚决不收,“瞎老”总是说道:“我小时候家长忙农活,疏于照顾子女,很多小孩像我一样生病瞎了聋了。我看到你们家长那么忙,担心你们生病出意外,如今你们长大了健健康康的,也有出息了,我很欣慰,不需要你们买这拿那的。”

  有求必应“帮忙使”,助了李家帮张家

  “瞎老”“哑老”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帮忙使”。“哑老”年轻时是一副好劳力,能抬能挑能抗,“瞎老”不输许多家庭的“贤内助”,在家帮忙煮饭、晒粮食。每年栽秧打谷等农忙季节,许多邻里都要请二老帮忙,他们助了李家帮张家。有时,邻居修房造屋,“哑老”帮着抬石头、搬砖、盖瓦,从房子打地基到全部竣工,“哑老”都没少出力,有的屋主感激他,给他点烟钱,他总是拒绝。有的人后来把钱转交给“瞎老”,他说“你才修了房子,正缺钱呀,我们乡里乡亲的,能帮点就帮点,拿钱就见外了。”二老热心肠、爱帮忙的品行在十里八乡传扬,大家打心底敬仰他们。

  织篓编筐手艺精,十里八乡免费送

  年轻时的“哑老”干体力活是把好手,竹篾手艺更是一绝。人们都说哑巴一般心灵手巧,这话并非言过其实。“哑老”年轻时喜欢看父辈们织篓编筐,每一样竹篾工具的编?织方法,他一看就会,而且“青玉蓝而胜于蓝”,编背篓、织篓筐、打簸箕,他样样精通。不知不觉,父辈的“篾匠”慢慢老了。后来,十里八乡的相邻都来请他编织篾具,他也让一个个相邻“满意而归”,且分文不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他一直传承着父辈竹篾工匠的精神,用自己精湛的手艺惠及相邻无数。

  农忙时节帮人忙,坠楼折腰痛人心

  1996年夏天,邻居都忙着秋收稻谷,兄弟俩也忙的不亦乐乎,“哑老头”轮流着帮两户邻居挑谷子,“瞎老人”负责帮两家晒谷子,他张家忙了李家忙,在其中一家平房上晒完谷子,下楼过跳板时失足坠入屋后阴沟(后来据他回忆是因天热劳累突然腿软失足),当时人事不醒,附近无人发现,不知过了多久,主人家回来才发现,立即将其送至医院,经抢救苏醒了但腰椎粉碎性骨折,生命垂危。后来,他的侄儿和邻居轮流照顾他,但年底时便离世了。邻里乡亲,悼念者络绎不绝,泣不成声。自此以后,每当春节、清明,受其帮助者前来祭拜他的数不胜数。

  如今,“瞎老”离世多年;“哑老”已年近古稀,由他侄儿殷圣雄赡养。尽管他的身体不在硬朗,他的生活依旧过得清贫,但他帮助相邻的热情和行动仍在,他还在帮相邻编织竹篾工具……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残疾兄弟助乡邻,骨碎腰折育亲情
[ 责任编辑:杜金香 丨 日期: 2018-05-21 ]
来源:

  在华蓥市观音溪镇跳石沟村,有俩残疾兄弟,热心助人,群众提及无不感激涕零。人们亲切地称他们“瞎老”和“哑老”。“瞎老”是哥,叫殷贤平,生于1945年,“哑老”是弟,叫殷贤明,生于1949年。兄弟俩皆为苦命人,儿时因病致残。他们身残志坚,成年后相依为命,不但自己生活得好好的,且数十年坚持为邻里乡亲做好事,表现出了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

  乡邻子女托照看,不计回报育亲情。

  上世纪60、70、80年代,我国农村几乎每家都生育2-3个小孩,那年代,青壮年都在家种庄稼。许多家庭因忙农活,小孩无人照看,于是聋哑兄弟就主动担当起这些家庭孩子的“保姆”。每天早上,大人出工时就把小孩送到他们家,孩子们几乎整天吃喝拉撒睡都由“二老”包办。从1968年开始,这对聋哑兄弟每年都要帮邻居照顾小孩。据统计,他们照顾的孩子约40人。后来,很多孩子成年后都要争着拿钱买东西来感谢他们,可他们却坚决不收,“瞎老”总是说道:“我小时候家长忙农活,疏于照顾子女,很多小孩像我一样生病瞎了聋了。我看到你们家长那么忙,担心你们生病出意外,如今你们长大了健健康康的,也有出息了,我很欣慰,不需要你们买这拿那的。”

  有求必应“帮忙使”,助了李家帮张家

  “瞎老”“哑老”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帮忙使”。“哑老”年轻时是一副好劳力,能抬能挑能抗,“瞎老”不输许多家庭的“贤内助”,在家帮忙煮饭、晒粮食。每年栽秧打谷等农忙季节,许多邻里都要请二老帮忙,他们助了李家帮张家。有时,邻居修房造屋,“哑老”帮着抬石头、搬砖、盖瓦,从房子打地基到全部竣工,“哑老”都没少出力,有的屋主感激他,给他点烟钱,他总是拒绝。有的人后来把钱转交给“瞎老”,他说“你才修了房子,正缺钱呀,我们乡里乡亲的,能帮点就帮点,拿钱就见外了。”二老热心肠、爱帮忙的品行在十里八乡传扬,大家打心底敬仰他们。

  织篓编筐手艺精,十里八乡免费送

  年轻时的“哑老”干体力活是把好手,竹篾手艺更是一绝。人们都说哑巴一般心灵手巧,这话并非言过其实。“哑老”年轻时喜欢看父辈们织篓编筐,每一样竹篾工具的编?织方法,他一看就会,而且“青玉蓝而胜于蓝”,编背篓、织篓筐、打簸箕,他样样精通。不知不觉,父辈的“篾匠”慢慢老了。后来,十里八乡的相邻都来请他编织篾具,他也让一个个相邻“满意而归”,且分文不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他一直传承着父辈竹篾工匠的精神,用自己精湛的手艺惠及相邻无数。

  农忙时节帮人忙,坠楼折腰痛人心

  1996年夏天,邻居都忙着秋收稻谷,兄弟俩也忙的不亦乐乎,“哑老头”轮流着帮两户邻居挑谷子,“瞎老人”负责帮两家晒谷子,他张家忙了李家忙,在其中一家平房上晒完谷子,下楼过跳板时失足坠入屋后阴沟(后来据他回忆是因天热劳累突然腿软失足),当时人事不醒,附近无人发现,不知过了多久,主人家回来才发现,立即将其送至医院,经抢救苏醒了但腰椎粉碎性骨折,生命垂危。后来,他的侄儿和邻居轮流照顾他,但年底时便离世了。邻里乡亲,悼念者络绎不绝,泣不成声。自此以后,每当春节、清明,受其帮助者前来祭拜他的数不胜数。

  如今,“瞎老”离世多年;“哑老”已年近古稀,由他侄儿殷圣雄赡养。尽管他的身体不在硬朗,他的生活依旧过得清贫,但他帮助相邻的热情和行动仍在,他还在帮相邻编织竹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