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革命老区华蓥山脚下,“双枪老太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一位步履蹒跚、两鬓花白、年逾花甲的山村教师,他37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述说“为师之道”。他用一颗对教育的赤诚忠心,诠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他就是华蓥市禄市镇小学教师邹昌人。他的先进事迹被人广为传颂。
砖头精神一生不变,当好园丁育人培花
作为一名老党员,邹昌人同志常说:“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自1980年参加工作后,因学校工作需要先后辗转于禄市镇大石坝、月亮坡、棕树坪、大坡老、凉水井、禄市小学中心校等教学点,几乎走遍了禄市镇的每个村、每条路。
邹昌人同志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教学成绩多次荣获华蓥市统考前茅。在30多年的教学中,邹昌人始终以严格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不因工作环境变动影响工作态度,始终坚守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自开始工作那天,他每天穿梭往返于禄市镇的乡间小路,他的身影留在了乡间小路上,留在了孩子们心目中。
他不仅是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还是一名“园艺艺术家”。在村小时,他就养成了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的习惯,至今仍坚持为学校修剪花木、种植花草。校长劝他:“邹老师,现在办学条件好了,我们可以请工人修剪,您年龄也大了,休息吧!”他却打趣地说:“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了,我家可没这么大的园子种花草!”据悉,邹昌人同志已连续30年为学校义务修剪花木,为学校节约资金约10000元。
校舍坍塌带伤救人,自筹资金修善校舍
邹昌人同志,在大坡老村小任教期间,经历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96.5.2”事件)。1996年5月2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早上7时,他在来学校的路上,发现电闪雷鸣,便迅速赶到学校组织学生进教室晨读。不久,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8时30分只听见一声巨响,孩子们呼叫房子蹦了,还没等他回头,一整扇玻璃倒在他右脚边(后来得知他当时右脚小脚趾轻度骨折)。说时迟那时快,他本能地大声呼喊:“同学们快出教室,快跑到操场上去。”当时,他班上周云兰头部砸出了血,五年级的邹光林被乱砖块压在课桌下。在这危急关头,他及时关掉电闸,冒着大雨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抢救学生,组织人员送受伤学生进医院救治,叮嘱其他学生各自安全回家。暴雨下个不停,在过去两小时里,他共抢救了周云兰、邹光林等5名被困受伤的学生。后来,他因脚趾骨折被人送进医院,可他只进行了简单地处理便返校守护校产,又连续两天两夜“吃在废墟旁,睡在废墟边”,还时刻关心学生的伤情,用心安抚家长。
1996年5月2日,大坡老村小遭特大暴雨造成校舍垮塌后,他一边关心受伤学生,安抚家长情绪,一边守护校产,修善破损校舍,一连十几天都忙到天黑才回家。学校吃水困难,他就亲自到几里之外去跳水,以保证学生的饮水。后来,为了解决学生饮水问题,他和几位老师出资出力为该村小钻了一口井。校舍漏了,为了给学校节约资金,他就爬上屋顶去盖瓦。全校七间教室两个转角,每年都要盖好几次。学校电路不通,他也自己动手排查问题,疏通电路,保证师生上课的照明。
无暇顾家愧对妻儿,忙于工作未能尽孝
2000年7月的一个傍晚,他比平常稍早一点回家,便准备做饭,可妻子反而气冲冲地说:“你一天教书,自己的孩子就不教好,也不管,别的老师每天都认真督促孩子学习,也考上了高中,你的儿子没考上,怎么办?”他回答:“再读一年补习班,重考一次。”他嘴里虽然这样说,可心里觉得愧对妻儿。他本应该早点回家帮妻子干农活,给孩子辅导学习,但每次一忙起学校工作来,就忘记了时间,只有把手头的工作忙完了,干好了,他才放心回家。
2008年10月27日,其母亲病重住院,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直到一周后,医院下病危通知书时,他才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看着连说话都没力气的母亲,他的眼角掉下了泪珠。他尽孝心切,当晚单独陪伴母亲。陪伴之于,他还是拿出了当天学生考试的试卷,一边批改试卷,一边陪伴母亲。深夜十二点多了,他终于改完试卷。这时他想给母亲说说话,可这才发现不知何时,母亲已悄悄地离开了他们。他当时悔恨至极。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请了三天丧假,送母亲入土为安。
退休不离岗响应新政,以老带新传承“教鞭”
如今,他年逾花甲,肩周炎、颈椎炎十分严重可他从不耽误工作,仍然坚守教学一线,仍然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仍然为学校发展谏言献策,仍然坚持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工作。多年来和他“师徒结对”的老师多达20余名,经他介绍培养入党的同志共计10名。这位为教育奉献37载的山村教师临近退休了,可他表示“退休不离岗”,响应国家新政,只要学校需要,他将坚持工作到65岁。“教鞭”在传承,邹昌人同志从父亲(原禄市初中教师)手中接过教鞭,为教育鞠躬尽瘁、奉献一生;在自己影响下,他的儿、媳和很多曾经的学生也选择了教师职业,且从条件优越工作多年的外省回到了家乡,扎根华蓥教育。
这就是邹昌人同志,他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之路。一路上,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从教以来,他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村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荣誉共计40余次。每一个村小,每一个故事,每一份荣誉,都记载着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邹昌人同志,以一名党员教师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忠诚、担当和奉献”的精神风貌,为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师魂。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在革命老区华蓥山脚下,“双枪老太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一位步履蹒跚、两鬓花白、年逾花甲的山村教师,他37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述说“为师之道”。他用一颗对教育的赤诚忠心,诠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他就是华蓥市禄市镇小学教师邹昌人。他的先进事迹被人广为传颂。
砖头精神一生不变,当好园丁育人培花
作为一名老党员,邹昌人同志常说:“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自1980年参加工作后,因学校工作需要先后辗转于禄市镇大石坝、月亮坡、棕树坪、大坡老、凉水井、禄市小学中心校等教学点,几乎走遍了禄市镇的每个村、每条路。
邹昌人同志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教学成绩多次荣获华蓥市统考前茅。在30多年的教学中,邹昌人始终以严格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不因工作环境变动影响工作态度,始终坚守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自开始工作那天,他每天穿梭往返于禄市镇的乡间小路,他的身影留在了乡间小路上,留在了孩子们心目中。
他不仅是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还是一名“园艺艺术家”。在村小时,他就养成了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的习惯,至今仍坚持为学校修剪花木、种植花草。校长劝他:“邹老师,现在办学条件好了,我们可以请工人修剪,您年龄也大了,休息吧!”他却打趣地说:“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了,我家可没这么大的园子种花草!”据悉,邹昌人同志已连续30年为学校义务修剪花木,为学校节约资金约10000元。
校舍坍塌带伤救人,自筹资金修善校舍
邹昌人同志,在大坡老村小任教期间,经历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96.5.2”事件)。1996年5月2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早上7时,他在来学校的路上,发现电闪雷鸣,便迅速赶到学校组织学生进教室晨读。不久,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8时30分只听见一声巨响,孩子们呼叫房子蹦了,还没等他回头,一整扇玻璃倒在他右脚边(后来得知他当时右脚小脚趾轻度骨折)。说时迟那时快,他本能地大声呼喊:“同学们快出教室,快跑到操场上去。”当时,他班上周云兰头部砸出了血,五年级的邹光林被乱砖块压在课桌下。在这危急关头,他及时关掉电闸,冒着大雨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抢救学生,组织人员送受伤学生进医院救治,叮嘱其他学生各自安全回家。暴雨下个不停,在过去两小时里,他共抢救了周云兰、邹光林等5名被困受伤的学生。后来,他因脚趾骨折被人送进医院,可他只进行了简单地处理便返校守护校产,又连续两天两夜“吃在废墟旁,睡在废墟边”,还时刻关心学生的伤情,用心安抚家长。
1996年5月2日,大坡老村小遭特大暴雨造成校舍垮塌后,他一边关心受伤学生,安抚家长情绪,一边守护校产,修善破损校舍,一连十几天都忙到天黑才回家。学校吃水困难,他就亲自到几里之外去跳水,以保证学生的饮水。后来,为了解决学生饮水问题,他和几位老师出资出力为该村小钻了一口井。校舍漏了,为了给学校节约资金,他就爬上屋顶去盖瓦。全校七间教室两个转角,每年都要盖好几次。学校电路不通,他也自己动手排查问题,疏通电路,保证师生上课的照明。
无暇顾家愧对妻儿,忙于工作未能尽孝
2000年7月的一个傍晚,他比平常稍早一点回家,便准备做饭,可妻子反而气冲冲地说:“你一天教书,自己的孩子就不教好,也不管,别的老师每天都认真督促孩子学习,也考上了高中,你的儿子没考上,怎么办?”他回答:“再读一年补习班,重考一次。”他嘴里虽然这样说,可心里觉得愧对妻儿。他本应该早点回家帮妻子干农活,给孩子辅导学习,但每次一忙起学校工作来,就忘记了时间,只有把手头的工作忙完了,干好了,他才放心回家。
2008年10月27日,其母亲病重住院,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直到一周后,医院下病危通知书时,他才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看着连说话都没力气的母亲,他的眼角掉下了泪珠。他尽孝心切,当晚单独陪伴母亲。陪伴之于,他还是拿出了当天学生考试的试卷,一边批改试卷,一边陪伴母亲。深夜十二点多了,他终于改完试卷。这时他想给母亲说说话,可这才发现不知何时,母亲已悄悄地离开了他们。他当时悔恨至极。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请了三天丧假,送母亲入土为安。
退休不离岗响应新政,以老带新传承“教鞭”
如今,他年逾花甲,肩周炎、颈椎炎十分严重可他从不耽误工作,仍然坚守教学一线,仍然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仍然为学校发展谏言献策,仍然坚持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工作。多年来和他“师徒结对”的老师多达20余名,经他介绍培养入党的同志共计10名。这位为教育奉献37载的山村教师临近退休了,可他表示“退休不离岗”,响应国家新政,只要学校需要,他将坚持工作到65岁。“教鞭”在传承,邹昌人同志从父亲(原禄市初中教师)手中接过教鞭,为教育鞠躬尽瘁、奉献一生;在自己影响下,他的儿、媳和很多曾经的学生也选择了教师职业,且从条件优越工作多年的外省回到了家乡,扎根华蓥教育。
这就是邹昌人同志,他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之路。一路上,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从教以来,他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村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荣誉共计40余次。每一个村小,每一个故事,每一份荣誉,都记载着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邹昌人同志,以一名党员教师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忠诚、担当和奉献”的精神风貌,为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