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泪尽不惜别,扎根山村铸师魂
[ 责任编辑: 杜金香 丨 日期: 2018-05-21 ] 来源:

  在革命老区华蓥山脚下,“双枪老太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一位步履蹒跚、两鬓花白、年逾花甲的山村教师,他37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述说“为师之道”。他用一颗对教育的赤诚忠心,诠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他就是华蓥市禄市镇小学教师邹昌人。他的先进事迹被人广为传颂。

  砖头精神一生不变,当好园丁育人培花

  作为一名老党员,邹昌人同志常说:“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自1980年参加工作后,因学校工作需要先后辗转于禄市镇大石坝、月亮坡、棕树坪、大坡老、凉水井、禄市小学中心校等教学点,几乎走遍了禄市镇的每个村、每条路。

  邹昌人同志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教学成绩多次荣获华蓥市统考前茅。在30多年的教学中,邹昌人始终以严格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不因工作环境变动影响工作态度,始终坚守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自开始工作那天,他每天穿梭往返于禄市镇的乡间小路,他的身影留在了乡间小路上,留在了孩子们心目中。

  他不仅是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还是一名“园艺艺术家”。在村小时,他就养成了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的习惯,至今仍坚持为学校修剪花木、种植花草。校长劝他:“邹老师,现在办学条件好了,我们可以请工人修剪,您年龄也大了,休息吧!”他却打趣地说:“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了,我家可没这么大的园子种花草!”据悉,邹昌人同志已连续30年为学校义务修剪花木,为学校节约资金约10000元。

  校舍坍塌带伤救人,自筹资金修善校舍

  邹昌人同志,在大坡老村小任教期间,经历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96.5.2”事件)。1996年5月2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早上7时,他在来学校的路上,发现电闪雷鸣,便迅速赶到学校组织学生进教室晨读。不久,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8时30分只听见一声巨响,孩子们呼叫房子蹦了,还没等他回头,一整扇玻璃倒在他右脚边(后来得知他当时右脚小脚趾轻度骨折)。说时迟那时快,他本能地大声呼喊:“同学们快出教室,快跑到操场上去。”当时,他班上周云兰头部砸出了血,五年级的邹光林被乱砖块压在课桌下。在这危急关头,他及时关掉电闸,冒着大雨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抢救学生,组织人员送受伤学生进医院救治,叮嘱其他学生各自安全回家。暴雨下个不停,在过去两小时里,他共抢救了周云兰、邹光林等5名被困受伤的学生。后来,他因脚趾骨折被人送进医院,可他只进行了简单地处理便返校守护校产,又连续两天两夜“吃在废墟旁,睡在废墟边”,还时刻关心学生的伤情,用心安抚家长。

  1996年5月2日,大坡老村小遭特大暴雨造成校舍垮塌后,他一边关心受伤学生,安抚家长情绪,一边守护校产,修善破损校舍,一连十几天都忙到天黑才回家。学校吃水困难,他就亲自到几里之外去跳水,以保证学生的饮水。后来,为了解决学生饮水问题,他和几位老师出资出力为该村小钻了一口井。校舍漏了,为了给学校节约资金,他就爬上屋顶去盖瓦。全校七间教室两个转角,每年都要盖好几次。学校电路不通,他也自己动手排查问题,疏通电路,保证师生上课的照明。

  无暇顾家愧对妻儿,忙于工作未能尽孝

  2000年7月的一个傍晚,他比平常稍早一点回家,便准备做饭,可妻子反而气冲冲地说:“你一天教书,自己的孩子就不教好,也不管,别的老师每天都认真督促孩子学习,也考上了高中,你的儿子没考上,怎么办?”他回答:“再读一年补习班,重考一次。”他嘴里虽然这样说,可心里觉得愧对妻儿。他本应该早点回家帮妻子干农活,给孩子辅导学习,但每次一忙起学校工作来,就忘记了时间,只有把手头的工作忙完了,干好了,他才放心回家。

  2008年10月27日,其母亲病重住院,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直到一周后,医院下病危通知书时,他才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看着连说话都没力气的母亲,他的眼角掉下了泪珠。他尽孝心切,当晚单独陪伴母亲。陪伴之于,他还是拿出了当天学生考试的试卷,一边批改试卷,一边陪伴母亲。深夜十二点多了,他终于改完试卷。这时他想给母亲说说话,可这才发现不知何时,母亲已悄悄地离开了他们。他当时悔恨至极。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请了三天丧假,送母亲入土为安。

  退休不离岗响应新政,以老带新传承“教鞭”

  如今,他年逾花甲,肩周炎、颈椎炎十分严重可他从不耽误工作,仍然坚守教学一线,仍然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仍然为学校发展谏言献策,仍然坚持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工作。多年来和他“师徒结对”的老师多达20余名,经他介绍培养入党的同志共计10名。这位为教育奉献37载的山村教师临近退休了,可他表示“退休不离岗”,响应国家新政,只要学校需要,他将坚持工作到65岁。“教鞭”在传承,邹昌人同志从父亲(原禄市初中教师)手中接过教鞭,为教育鞠躬尽瘁、奉献一生;在自己影响下,他的儿、媳和很多曾经的学生也选择了教师职业,且从条件优越工作多年的外省回到了家乡,扎根华蓥教育。

  这就是邹昌人同志,他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之路。一路上,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从教以来,他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村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荣誉共计40余次。每一个村小,每一个故事,每一份荣誉,都记载着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邹昌人同志,以一名党员教师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忠诚、担当和奉献”的精神风貌,为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师魂。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蜡烛泪尽不惜别,扎根山村铸师魂
[ 责任编辑:杜金香 丨 日期: 2018-05-21 ]
来源:

  在革命老区华蓥山脚下,“双枪老太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一位步履蹒跚、两鬓花白、年逾花甲的山村教师,他37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述说“为师之道”。他用一颗对教育的赤诚忠心,诠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他就是华蓥市禄市镇小学教师邹昌人。他的先进事迹被人广为传颂。

  砖头精神一生不变,当好园丁育人培花

  作为一名老党员,邹昌人同志常说:“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自1980年参加工作后,因学校工作需要先后辗转于禄市镇大石坝、月亮坡、棕树坪、大坡老、凉水井、禄市小学中心校等教学点,几乎走遍了禄市镇的每个村、每条路。

  邹昌人同志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教学成绩多次荣获华蓥市统考前茅。在30多年的教学中,邹昌人始终以严格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不因工作环境变动影响工作态度,始终坚守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自开始工作那天,他每天穿梭往返于禄市镇的乡间小路,他的身影留在了乡间小路上,留在了孩子们心目中。

  他不仅是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还是一名“园艺艺术家”。在村小时,他就养成了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的习惯,至今仍坚持为学校修剪花木、种植花草。校长劝他:“邹老师,现在办学条件好了,我们可以请工人修剪,您年龄也大了,休息吧!”他却打趣地说:“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了,我家可没这么大的园子种花草!”据悉,邹昌人同志已连续30年为学校义务修剪花木,为学校节约资金约10000元。

  校舍坍塌带伤救人,自筹资金修善校舍

  邹昌人同志,在大坡老村小任教期间,经历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96.5.2”事件)。1996年5月2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早上7时,他在来学校的路上,发现电闪雷鸣,便迅速赶到学校组织学生进教室晨读。不久,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8时30分只听见一声巨响,孩子们呼叫房子蹦了,还没等他回头,一整扇玻璃倒在他右脚边(后来得知他当时右脚小脚趾轻度骨折)。说时迟那时快,他本能地大声呼喊:“同学们快出教室,快跑到操场上去。”当时,他班上周云兰头部砸出了血,五年级的邹光林被乱砖块压在课桌下。在这危急关头,他及时关掉电闸,冒着大雨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抢救学生,组织人员送受伤学生进医院救治,叮嘱其他学生各自安全回家。暴雨下个不停,在过去两小时里,他共抢救了周云兰、邹光林等5名被困受伤的学生。后来,他因脚趾骨折被人送进医院,可他只进行了简单地处理便返校守护校产,又连续两天两夜“吃在废墟旁,睡在废墟边”,还时刻关心学生的伤情,用心安抚家长。

  1996年5月2日,大坡老村小遭特大暴雨造成校舍垮塌后,他一边关心受伤学生,安抚家长情绪,一边守护校产,修善破损校舍,一连十几天都忙到天黑才回家。学校吃水困难,他就亲自到几里之外去跳水,以保证学生的饮水。后来,为了解决学生饮水问题,他和几位老师出资出力为该村小钻了一口井。校舍漏了,为了给学校节约资金,他就爬上屋顶去盖瓦。全校七间教室两个转角,每年都要盖好几次。学校电路不通,他也自己动手排查问题,疏通电路,保证师生上课的照明。

  无暇顾家愧对妻儿,忙于工作未能尽孝

  2000年7月的一个傍晚,他比平常稍早一点回家,便准备做饭,可妻子反而气冲冲地说:“你一天教书,自己的孩子就不教好,也不管,别的老师每天都认真督促孩子学习,也考上了高中,你的儿子没考上,怎么办?”他回答:“再读一年补习班,重考一次。”他嘴里虽然这样说,可心里觉得愧对妻儿。他本应该早点回家帮妻子干农活,给孩子辅导学习,但每次一忙起学校工作来,就忘记了时间,只有把手头的工作忙完了,干好了,他才放心回家。

  2008年10月27日,其母亲病重住院,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直到一周后,医院下病危通知书时,他才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看着连说话都没力气的母亲,他的眼角掉下了泪珠。他尽孝心切,当晚单独陪伴母亲。陪伴之于,他还是拿出了当天学生考试的试卷,一边批改试卷,一边陪伴母亲。深夜十二点多了,他终于改完试卷。这时他想给母亲说说话,可这才发现不知何时,母亲已悄悄地离开了他们。他当时悔恨至极。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请了三天丧假,送母亲入土为安。

  退休不离岗响应新政,以老带新传承“教鞭”

  如今,他年逾花甲,肩周炎、颈椎炎十分严重可他从不耽误工作,仍然坚守教学一线,仍然义务为学校修剪花木,仍然为学校发展谏言献策,仍然坚持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工作。多年来和他“师徒结对”的老师多达20余名,经他介绍培养入党的同志共计10名。这位为教育奉献37载的山村教师临近退休了,可他表示“退休不离岗”,响应国家新政,只要学校需要,他将坚持工作到65岁。“教鞭”在传承,邹昌人同志从父亲(原禄市初中教师)手中接过教鞭,为教育鞠躬尽瘁、奉献一生;在自己影响下,他的儿、媳和很多曾经的学生也选择了教师职业,且从条件优越工作多年的外省回到了家乡,扎根华蓥教育。

  这就是邹昌人同志,他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之路。一路上,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从教以来,他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村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荣誉共计40余次。每一个村小,每一个故事,每一份荣誉,都记载着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邹昌人同志,以一名党员教师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忠诚、担当和奉献”的精神风貌,为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