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斌:知恩图报的致富带头人
[ 责任编辑: 杜金香 丨 日期: 2018-04-11 ] 来源:

  “老刘,这段时间你就多注意圈舍的清洁卫生,遇到问题直接来找我。”4月1日上午,邻水县观音桥镇高房村7组村民张才斌正在贫困户刘昌德家,了解藏香猪的长势,并给予技术指导。看到当初寄养的小猪仔如今都长得健硕,张才斌满脸笑容。

  今年43岁的张才斌原本拥有一家月营业额近3万元的快餐店,但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到这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高房村,带动乡亲们一起养殖藏香猪,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举步维艰  村民为他筹资创业

  1993年,19岁的张才斌在同村村民的介绍下前往广东务工,并学会了机电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由于肯吃苦、善钻研,他慢慢成为技术能手。2006年,张才斌的工资每月有1.5万元。

  几年后,他辞去现有工作,来到重庆承包小工程,但一场工伤事故让他彻底破产。为了能够“东山再起”,2008年,他再次南下打工。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张才斌的母亲患食道癌,他和妻子辞职回到家乡照顾老人。为给母亲治病,他变卖了所有家产。“母亲的病需要长期治疗,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得找点事做。”张才斌想在邻水县城开一家餐饮店,但没有启动资金的他在创业之路上举步维艰。

  张才斌老实务实、积极向上,在村里人尽皆知。了解到他的难处后,本就不太富裕的乡邻自发为他筹资4万元,让他如愿开了一家快餐店。

  勤劳肯干的张才斌将快餐店经营得非常好,每月营业额近3万元。很快,他凑够4万元钱,还给了村民。村民对他的这片情,他始终记在心里。

  2015年春节,张才斌回村办事。得知2014年该村人均收入仅4150元,村里发展得并不好,还有不少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这让他心里十分难受。经过一夜思考,他决定关闭快餐店,回乡创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但是,张才斌的妻子不理解他的决定。“快餐店已经走上正轨了,回去又要重新创业,风险大,万一亏了怎么办?”面对妻子的反对,张才斌始终坚持。

  “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总在故乡系着。我不能做没有良心的人!”张才斌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尽全力帮助了他。如今,到了他回报乡亲的时候。

  随后,他带着这几年赚的钱,与妻子回到了高房村。

  “借猪还猪”  他帮村民脱贫致富

  回乡做什么项目呢?就在张才斌苦思冥想之时,他接触到了藏香猪。

  2015年3月,张才斌和朋友去外地谈事。“当地的特色菜就是红烧藏香猪,皮薄肉嫩、食而不腻,口感非常好。”回家后,张才斌了解到,藏香猪不仅口感好,而且每斤肉还比普通猪肉的价格贵10元至20元。他便把目光锁定在这个项目上。

  说干就干。同年4月,张才斌在高房村流转了7亩多土地,开始养殖藏香猪,还种了些生态蔬菜和水果,并请来村民务工,帮他养猪、打理蔬菜和水果,以此增加村民收入。

  “一般来说,他请的人大多是贫困户。工资开得也比周边的基地要高,每天75元。”该村第一书记谭静说,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张才斌想尽了法子。

  考虑到请村民务工人数有限,张才斌决定采取“借猪还猪”的方式,帮助村民持续增收。

  “把小猪仔给村民养,我负责提供食材、技术等。到藏香猪出栏时,我按照猪的总重量,减去当初小猪仔的重量,余下的以市场价30%进行收购。”张才斌说,这样乡亲们既不承担技术、销售风险,还能稳定增收。

  “借猪还猪”的新模式,吸引了该村80多户村民加入。贫困户刘昌德就是其中之一。

  “我和老伴从小张这里‘借’了6头小猪仔来养,自己没出一分钱,9个月就挣了1.8万元,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情。”刘昌德高兴地说,前几天,他领到了这笔钱,并又“借”了几头小猪仔回家养。

  “借猪还猪”这一模式,让该村村民收入直线上升。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达7500元。

  “去年,我们养殖的70多头藏香猪出栏并且销售一空,藏香猪养殖已初具规模。”张才斌自信满满地说,他还想在村里办一个标准的藏香猪加工厂,把猪肉做成香肠、腊肉进行错峰售卖,促进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摘掉贫困帽子,与村民齐奔致富路。

  (张慧 周文平)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张才斌:知恩图报的致富带头人
[ 责任编辑:杜金香 丨 日期: 2018-04-11 ]
来源:

  “老刘,这段时间你就多注意圈舍的清洁卫生,遇到问题直接来找我。”4月1日上午,邻水县观音桥镇高房村7组村民张才斌正在贫困户刘昌德家,了解藏香猪的长势,并给予技术指导。看到当初寄养的小猪仔如今都长得健硕,张才斌满脸笑容。

  今年43岁的张才斌原本拥有一家月营业额近3万元的快餐店,但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到这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高房村,带动乡亲们一起养殖藏香猪,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举步维艰  村民为他筹资创业

  1993年,19岁的张才斌在同村村民的介绍下前往广东务工,并学会了机电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由于肯吃苦、善钻研,他慢慢成为技术能手。2006年,张才斌的工资每月有1.5万元。

  几年后,他辞去现有工作,来到重庆承包小工程,但一场工伤事故让他彻底破产。为了能够“东山再起”,2008年,他再次南下打工。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张才斌的母亲患食道癌,他和妻子辞职回到家乡照顾老人。为给母亲治病,他变卖了所有家产。“母亲的病需要长期治疗,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得找点事做。”张才斌想在邻水县城开一家餐饮店,但没有启动资金的他在创业之路上举步维艰。

  张才斌老实务实、积极向上,在村里人尽皆知。了解到他的难处后,本就不太富裕的乡邻自发为他筹资4万元,让他如愿开了一家快餐店。

  勤劳肯干的张才斌将快餐店经营得非常好,每月营业额近3万元。很快,他凑够4万元钱,还给了村民。村民对他的这片情,他始终记在心里。

  2015年春节,张才斌回村办事。得知2014年该村人均收入仅4150元,村里发展得并不好,还有不少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这让他心里十分难受。经过一夜思考,他决定关闭快餐店,回乡创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但是,张才斌的妻子不理解他的决定。“快餐店已经走上正轨了,回去又要重新创业,风险大,万一亏了怎么办?”面对妻子的反对,张才斌始终坚持。

  “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总在故乡系着。我不能做没有良心的人!”张才斌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尽全力帮助了他。如今,到了他回报乡亲的时候。

  随后,他带着这几年赚的钱,与妻子回到了高房村。

  “借猪还猪”  他帮村民脱贫致富

  回乡做什么项目呢?就在张才斌苦思冥想之时,他接触到了藏香猪。

  2015年3月,张才斌和朋友去外地谈事。“当地的特色菜就是红烧藏香猪,皮薄肉嫩、食而不腻,口感非常好。”回家后,张才斌了解到,藏香猪不仅口感好,而且每斤肉还比普通猪肉的价格贵10元至20元。他便把目光锁定在这个项目上。

  说干就干。同年4月,张才斌在高房村流转了7亩多土地,开始养殖藏香猪,还种了些生态蔬菜和水果,并请来村民务工,帮他养猪、打理蔬菜和水果,以此增加村民收入。

  “一般来说,他请的人大多是贫困户。工资开得也比周边的基地要高,每天75元。”该村第一书记谭静说,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张才斌想尽了法子。

  考虑到请村民务工人数有限,张才斌决定采取“借猪还猪”的方式,帮助村民持续增收。

  “把小猪仔给村民养,我负责提供食材、技术等。到藏香猪出栏时,我按照猪的总重量,减去当初小猪仔的重量,余下的以市场价30%进行收购。”张才斌说,这样乡亲们既不承担技术、销售风险,还能稳定增收。

  “借猪还猪”的新模式,吸引了该村80多户村民加入。贫困户刘昌德就是其中之一。

  “我和老伴从小张这里‘借’了6头小猪仔来养,自己没出一分钱,9个月就挣了1.8万元,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情。”刘昌德高兴地说,前几天,他领到了这笔钱,并又“借”了几头小猪仔回家养。

  “借猪还猪”这一模式,让该村村民收入直线上升。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达7500元。

  “去年,我们养殖的70多头藏香猪出栏并且销售一空,藏香猪养殖已初具规模。”张才斌自信满满地说,他还想在村里办一个标准的藏香猪加工厂,把猪肉做成香肠、腊肉进行错峰售卖,促进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摘掉贫困帽子,与村民齐奔致富路。

  (张慧 周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