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接地气”的第一书记
[ 责任编辑: 杜金香 丨 日期: 2017-11-13 ] 来源:

  “做好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就是要‘接地气’,多和群众沟通交流,多为群众办实事……”近日,邻水县石永镇石合场村第一书记余波向记者谈起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时间以来的感触。

  2015年7月,余波主动向所在单位邻水县文广新局申请到贫困村石合场村担任第一书记。7月25日,余波上任第一天,就发现了一件“新鲜事”。

  “那天烈日高照,但是我刚走到石合场村三组,就看见村民居然穿着雨靴在路上走。”余波不解,便上前询问,原来三组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前几天下了雨,路上积水至今未干,村民只能穿着雨靴出行。

  在去村委会的路上,余波一边走一边观察。他发现,因为道路不通,村里没有产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村子发展极度落后。

  “条件虽然艰苦,但最大的难题还是人心不齐。”余波说,石合场村有562户2647人,贫困人口达119户456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加之村里基础设施滞后、集体经济薄弱,连村干部都对脱贫没有底气。

  “报到第二天,我就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如何脱贫,结果群众一点都不信任我。”鉴于此,余波当即表态,自己是组织下派到村上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的,并当场立下军令状:石合场村面貌不改变,坚决不走人!

  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就得干出点实事来。于是,余波将锅碗瓢盆搬到村上,坚持吃住在村上,每天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

  三个月时间,余波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通过走访调查,余波了解到,该村袁家河边至猫儿崖道路还没硬化,给3个组的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他一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政策、资金,一边鼓励该村成功乡友回乡捐资修路。如今,石合场村组组通了水泥公路,群众出行不再难。

  “路修好后,村里通了小客车,我们赶场卖农副产品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说起便利的交通,一组村民罗同清喜不自胜。他告诉记者,以前每次到石永镇赶场卖粮食、土鸡土鸭等,都要走八九公里,若是坐摩托车,来回得要20元,除去车费所剩无几,“现在坐车来回只要4元钱,既省钱又省力。”

  “余书记真是为群众干实事的人!现在村民们都非常信任他。”石合场村党支部书记陈良志说,有了群众的信任,余波的干劲越来越足。

  2016年,余波借来父亲的退休金,在村里流转400余亩土地兴办了“石合场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实验基地”,带领村党支部、村委会因地制宜发展川芎、优质早稻、辣椒种植。

  “我们采取的是川芎、水稻间种方式,每年9月初到次年4月中旬种川芎,川芎收获后马上种植早熟水稻,不影响大春生产。”余波说,这样稻田就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会闲置。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让村民有了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收入,还能每天到基地务工,挣到50元工资。此外,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以前的不足2000元,增长至现在的3万余元。

  在余波的带领下,石合场村今年成功脱贫摘帽。听说余波年底可能就要离开村子,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村民都不止一次对记者说“舍不得余书记走”。

  在余波看来,这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认可。“无论以后我在哪里,都会继续关注村里的发展。”余波说,他已经向上级申请到另外一个贫困村去担任第一书记,希望能用自己摸索出来的工作经验,帮助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刘伟 周文平 卢琴)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余波:“接地气”的第一书记
[ 责任编辑:杜金香 丨 日期: 2017-11-13 ]
来源:

  “做好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就是要‘接地气’,多和群众沟通交流,多为群众办实事……”近日,邻水县石永镇石合场村第一书记余波向记者谈起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时间以来的感触。

  2015年7月,余波主动向所在单位邻水县文广新局申请到贫困村石合场村担任第一书记。7月25日,余波上任第一天,就发现了一件“新鲜事”。

  “那天烈日高照,但是我刚走到石合场村三组,就看见村民居然穿着雨靴在路上走。”余波不解,便上前询问,原来三组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前几天下了雨,路上积水至今未干,村民只能穿着雨靴出行。

  在去村委会的路上,余波一边走一边观察。他发现,因为道路不通,村里没有产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村子发展极度落后。

  “条件虽然艰苦,但最大的难题还是人心不齐。”余波说,石合场村有562户2647人,贫困人口达119户456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加之村里基础设施滞后、集体经济薄弱,连村干部都对脱贫没有底气。

  “报到第二天,我就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如何脱贫,结果群众一点都不信任我。”鉴于此,余波当即表态,自己是组织下派到村上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的,并当场立下军令状:石合场村面貌不改变,坚决不走人!

  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就得干出点实事来。于是,余波将锅碗瓢盆搬到村上,坚持吃住在村上,每天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

  三个月时间,余波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通过走访调查,余波了解到,该村袁家河边至猫儿崖道路还没硬化,给3个组的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他一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政策、资金,一边鼓励该村成功乡友回乡捐资修路。如今,石合场村组组通了水泥公路,群众出行不再难。

  “路修好后,村里通了小客车,我们赶场卖农副产品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说起便利的交通,一组村民罗同清喜不自胜。他告诉记者,以前每次到石永镇赶场卖粮食、土鸡土鸭等,都要走八九公里,若是坐摩托车,来回得要20元,除去车费所剩无几,“现在坐车来回只要4元钱,既省钱又省力。”

  “余书记真是为群众干实事的人!现在村民们都非常信任他。”石合场村党支部书记陈良志说,有了群众的信任,余波的干劲越来越足。

  2016年,余波借来父亲的退休金,在村里流转400余亩土地兴办了“石合场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实验基地”,带领村党支部、村委会因地制宜发展川芎、优质早稻、辣椒种植。

  “我们采取的是川芎、水稻间种方式,每年9月初到次年4月中旬种川芎,川芎收获后马上种植早熟水稻,不影响大春生产。”余波说,这样稻田就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会闲置。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让村民有了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收入,还能每天到基地务工,挣到50元工资。此外,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以前的不足2000元,增长至现在的3万余元。

  在余波的带领下,石合场村今年成功脱贫摘帽。听说余波年底可能就要离开村子,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村民都不止一次对记者说“舍不得余书记走”。

  在余波看来,这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认可。“无论以后我在哪里,都会继续关注村里的发展。”余波说,他已经向上级申请到另外一个贫困村去担任第一书记,希望能用自己摸索出来的工作经验,帮助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刘伟 周文平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