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民营企业家用善魂铸就无疆大爱
[ 责任编辑: 伍敏 丨 日期: 2016-10-19 ] 来源:广安文明网

  王仕荣,男,1957年1月出生,汉族人,四川省华蓥市人,现为四川省华蓥市华兴实业公司总经理。 

  在四川华蓥山区,虽然很少有人知道王仕荣这个名字,但一提到“王善人”,四乡八岭的大人小孩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会一边点头、一边伸出大拇指,“你说的是华兴公司那位爱捐资助学、修桥补路的王老板嘛,他做的善事摆都摆不完!” 

  年近六旬的王仕荣,小学毕业便出来打天下,学过木匠、搞过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承包各种基建工程。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有了相当实力的王仕荣,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华蓥市华兴实业有限公司。在他看来,“不发展实业就赚不了钱,赚不了钱就回报不了社会!” 

  捐资助学圆梦贫困学子 

  “王叔叔,我明天就动身去武汉上学了,若不是你的资助,我很难完成学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你的恩情!”2015年8月30日,王仕荣突然接到了王静发来的短信。 

  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王静,由于家境贫困,面对一大笔入学费用,不知所措。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王仕荣在得知王静的困境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决定资助她上学。2015年秋,与王静一样受到王仕荣资助的,还有张联雄等15名贫困大学新生,他们每人都得到5000元助学金。 

  也是在同年的8月份,王仕荣还接到另一个年轻人的问候电话。这名年轻人叫蒋梨钊,也是曾受王仕荣资助的一名学子。蒋梨钊是高兴镇枧子沟人,与王仕荣是同乡。2009年他以616分的高分成为广安市高考文科状元。就在全家人为蒋梨钊拿到复旦大学“入场券”高兴的同时,每年高昂的学费也成为这个贫困家庭的巨大困扰。就在这时,王仕荣主动走进蒋梨钊家中,并当场承诺每年给予5000元的助学金。2013年蒋梨钊大学毕业后,主动报考到华蓥市检察院工作,“我之所以愿意回到家乡,除了有我的亲人,还有王叔叔这样支持我求学的恩人! 

  2006年,老家在高兴镇高兴村的杨长江考入四川省水利学校,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生活本就十分困难,根本无力缴纳昂贵的学费。在这关键时刻,获知情况的王仕荣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每年支助2000元生活费,一直到杨长江毕业。毕业后的杨长江在成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年杨长江都会通过不同形式问候王仕荣,表达他的感恩之情。 

  王仕荣资助的贫困学子远不止王静、蒋梨钊和杨长江。从2005开始,他平均每年都要资助10名贫困学子圆梦。2015年6月,他一次性为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捐赠现金5万元。据了解,王仕荣仅用于教育事业的慈善投入就有近110万元。而这些学子也都不负重望,完成学业后有的回到了华蓥,为家乡做贡献,有的也在不同的城市过上了自己梦想的生活。 

  修桥补路慷慨福祉乡亲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了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王仕荣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涉及建筑、医疗等多个领域的知名民营企业家,其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我的祖父、父亲都乐于做善事,我也希望能够延续他们乐善好施的精神。”王仕荣坚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不仅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也能铸就一种精神融入到企业、家庭中,最终实现自身的超越。正因为如此,数十年来,王仕荣始终坚持做善事,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 

  2012春节,王仕荣回到老家高兴镇马家嘴村。途经一条小河时,发生了令他难忘的一幕:当时天空正下着小雨,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小女孩,准备从搭在河中的几块石头上走过,正当祖孙俩颤颤悠悠走到河心时,可能是因为雨天石头湿滑,老人脚下的一个石块突然一下翻倒了,老人一下子踩空跌倒在河中,小女孩也被带倒,祖孙俩双双落入水中。所幸河水不深,才未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当时的场景让旁边冲上去帮忙的王仕荣看得惊心动魄,也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他心想着,如果这条河上有座小桥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危险的事儿,也能给平时路过的村民带来多大的方便呀! 

  这条河沟连接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是两个村之间的一条必经之路,但由于没有桥,两岸村民只能踏着河中裸露的石块过河,交通出行都很不方便。两村都商议过修桥,但因为缺乏资金,提出的方案都只能搁浅。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王仕荣当即决定投资10余万元,修建了这一座宽5米,长10米的桥,了却了村民们多年的夙愿。后来两村村民把这座桥亲切地称为“母亲桥”。 

  “王老板支持家乡的实际行动,远不止于此。”据华蓥市高兴镇马家嘴村村主任韩华本介绍,近年来,王仕荣在村里先后捐资修建了“母亲一桥”和“母亲二桥”,还将村里约4公里的泥土路改建成了水泥公路,让村民告别了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投资了近50万元,将一处垮塌的小水塘扩建成占地20余亩的大型蓄水池,解决了周围200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灌溉用水难题;村里的海军希望小学建成后,王仕荣主动赞助了360套桌椅,帮助学生早日入学。 

  除了在家乡做好事之外,在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发生时,面对灾区的困境,他也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为灾区各捐了10万元。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为四川人民,在面对困难时,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共同渡过难关。” 

  “致富思源、回馈社会,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现在我条件好了,理应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仕荣告诉,他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报家乡,为家乡多办好事、实事,让家乡人民早日实现小康梦! 

  修桥、筑路,建垃圾站、修屠宰场,扶危济困、社会公益,只要是做好事,不管有多困难,王仕荣总是说到做到。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着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彰显着一名政协委员的风采。近年来,王仕荣累计为各项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等捐资达800多万元。他的事迹多次在华蓥市人民政府网站、广安日报、川北网、四川新闻网、中国文明网等媒体上刊载。     

  好人寄语:我的祖父、父亲都乐于做善事,我也希望能够延续他们乐善好施的精神。 

  道德点评:用双手创造财富,用爱心回报社会,在自己过上好日子之后,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了他人,这才是生活中最可敬的人。他就是我们身边助人为乐的典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华蓥民营企业家用善魂铸就无疆大爱
[ 责任编辑:伍敏 丨 日期: 2016-10-19 ]
来源:广安文明网

  王仕荣,男,1957年1月出生,汉族人,四川省华蓥市人,现为四川省华蓥市华兴实业公司总经理。 

  在四川华蓥山区,虽然很少有人知道王仕荣这个名字,但一提到“王善人”,四乡八岭的大人小孩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会一边点头、一边伸出大拇指,“你说的是华兴公司那位爱捐资助学、修桥补路的王老板嘛,他做的善事摆都摆不完!” 

  年近六旬的王仕荣,小学毕业便出来打天下,学过木匠、搞过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承包各种基建工程。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有了相当实力的王仕荣,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华蓥市华兴实业有限公司。在他看来,“不发展实业就赚不了钱,赚不了钱就回报不了社会!” 

  捐资助学圆梦贫困学子 

  “王叔叔,我明天就动身去武汉上学了,若不是你的资助,我很难完成学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你的恩情!”2015年8月30日,王仕荣突然接到了王静发来的短信。 

  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王静,由于家境贫困,面对一大笔入学费用,不知所措。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王仕荣在得知王静的困境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决定资助她上学。2015年秋,与王静一样受到王仕荣资助的,还有张联雄等15名贫困大学新生,他们每人都得到5000元助学金。 

  也是在同年的8月份,王仕荣还接到另一个年轻人的问候电话。这名年轻人叫蒋梨钊,也是曾受王仕荣资助的一名学子。蒋梨钊是高兴镇枧子沟人,与王仕荣是同乡。2009年他以616分的高分成为广安市高考文科状元。就在全家人为蒋梨钊拿到复旦大学“入场券”高兴的同时,每年高昂的学费也成为这个贫困家庭的巨大困扰。就在这时,王仕荣主动走进蒋梨钊家中,并当场承诺每年给予5000元的助学金。2013年蒋梨钊大学毕业后,主动报考到华蓥市检察院工作,“我之所以愿意回到家乡,除了有我的亲人,还有王叔叔这样支持我求学的恩人! 

  2006年,老家在高兴镇高兴村的杨长江考入四川省水利学校,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生活本就十分困难,根本无力缴纳昂贵的学费。在这关键时刻,获知情况的王仕荣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每年支助2000元生活费,一直到杨长江毕业。毕业后的杨长江在成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年杨长江都会通过不同形式问候王仕荣,表达他的感恩之情。 

  王仕荣资助的贫困学子远不止王静、蒋梨钊和杨长江。从2005开始,他平均每年都要资助10名贫困学子圆梦。2015年6月,他一次性为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捐赠现金5万元。据了解,王仕荣仅用于教育事业的慈善投入就有近110万元。而这些学子也都不负重望,完成学业后有的回到了华蓥,为家乡做贡献,有的也在不同的城市过上了自己梦想的生活。 

  修桥补路慷慨福祉乡亲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了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王仕荣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涉及建筑、医疗等多个领域的知名民营企业家,其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我的祖父、父亲都乐于做善事,我也希望能够延续他们乐善好施的精神。”王仕荣坚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不仅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也能铸就一种精神融入到企业、家庭中,最终实现自身的超越。正因为如此,数十年来,王仕荣始终坚持做善事,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 

  2012春节,王仕荣回到老家高兴镇马家嘴村。途经一条小河时,发生了令他难忘的一幕:当时天空正下着小雨,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小女孩,准备从搭在河中的几块石头上走过,正当祖孙俩颤颤悠悠走到河心时,可能是因为雨天石头湿滑,老人脚下的一个石块突然一下翻倒了,老人一下子踩空跌倒在河中,小女孩也被带倒,祖孙俩双双落入水中。所幸河水不深,才未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当时的场景让旁边冲上去帮忙的王仕荣看得惊心动魄,也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他心想着,如果这条河上有座小桥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危险的事儿,也能给平时路过的村民带来多大的方便呀! 

  这条河沟连接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是两个村之间的一条必经之路,但由于没有桥,两岸村民只能踏着河中裸露的石块过河,交通出行都很不方便。两村都商议过修桥,但因为缺乏资金,提出的方案都只能搁浅。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王仕荣当即决定投资10余万元,修建了这一座宽5米,长10米的桥,了却了村民们多年的夙愿。后来两村村民把这座桥亲切地称为“母亲桥”。 

  “王老板支持家乡的实际行动,远不止于此。”据华蓥市高兴镇马家嘴村村主任韩华本介绍,近年来,王仕荣在村里先后捐资修建了“母亲一桥”和“母亲二桥”,还将村里约4公里的泥土路改建成了水泥公路,让村民告别了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投资了近50万元,将一处垮塌的小水塘扩建成占地20余亩的大型蓄水池,解决了周围200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灌溉用水难题;村里的海军希望小学建成后,王仕荣主动赞助了360套桌椅,帮助学生早日入学。 

  除了在家乡做好事之外,在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发生时,面对灾区的困境,他也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为灾区各捐了10万元。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为四川人民,在面对困难时,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共同渡过难关。” 

  “致富思源、回馈社会,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现在我条件好了,理应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仕荣告诉,他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报家乡,为家乡多办好事、实事,让家乡人民早日实现小康梦! 

  修桥、筑路,建垃圾站、修屠宰场,扶危济困、社会公益,只要是做好事,不管有多困难,王仕荣总是说到做到。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着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彰显着一名政协委员的风采。近年来,王仕荣累计为各项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等捐资达800多万元。他的事迹多次在华蓥市人民政府网站、广安日报、川北网、四川新闻网、中国文明网等媒体上刊载。     

  好人寄语:我的祖父、父亲都乐于做善事,我也希望能够延续他们乐善好施的精神。 

  道德点评:用双手创造财富,用爱心回报社会,在自己过上好日子之后,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了他人,这才是生活中最可敬的人。他就是我们身边助人为乐的典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