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记者从四川省关工委获悉,由四川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团省委等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于2018年8月3日启动。9月14日,省关工委召开初评会,推荐出30名符合条件、事迹突出的第六届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在省关工委机关网、关爱明天网展播,同时在全省启动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目前,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名单出炉公示,其中包括“十佳五老”10名、“十佳五老”提名奖12名。
据介绍,“五老”是指老专家、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十佳五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他们忠诚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务实创新、关爱后代的“五老”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更多的老同志自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新闻链接:
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10名)
1.赵家骥,男,80岁,汉族,中共党员,乐山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专家。
赵家骥,原乐山市教育局局长、乐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乐山市关工委副主任,现任市关工委报告团团长,省关工委宣讲团成员。1992年参加市关工委工作,至今已26年。
他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六个一”模式,被国务院妇儿工委转发全国;他热心指导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了教师、同学、家长的“三帮”活动,实行了“代理家长制”“小先生制”“监护人培训制”;他主动研究宣讲课题,义务到各地宣讲,仅在他关心主持建起来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年就有三万多学生在基地听讲座、参加实践活动;他连续8年,悉心指导全市青少年创新教育活动,启发学生开展“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获全国创新大奖,学生研究的《塑料袋有禁不止》课题获全国奖,“关于世界珍稀特产白蜡的调查”获四川省科协主席奖。
古稀之年的赵家骥,毫不吝惜地发挥着余热。他先后4次邀请省内名校名师组成支教团,到民族地区无偿送教帮学;争取北京出版单位向少数民族地区捐赠价值45.5万元的图书;他多次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慰问特教儿童,以“爱的奉献、爱的教育”为主题,为特殊教育学校讲授“特殊教育的办学思想”,设计了先进的办学模式。
2.陈德熙,男,80岁,凉山州德昌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陈德熙从县政协副主席退下来担任县五老志愿者科技组组长,20年来从没割断与畜牧业发展的联系。在他的倡导下,德昌县畜牧业走向了生态型、科技型和效益型循环经济模式。
担任县五老志愿者科技组组长后,他带领县五老志愿者科技组成员深入乡镇调研,撰写了《关于当前我县生猪生产的调查报告》《林下养鸡,大有作为》《关于林地、果园生态养鸡的调查报告》等调研文章,得到德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各乡镇广泛推广。
他挑灯执笔,亲手写下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厚厚的一撂稿纸往背包里一塞,亲自送到县关工委办公室请工作人员帮忙打印后分发给需要的人。
几年来,他依托县关工委搭建的平台,为青少年成长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他积极拓展培养青年干事创业的有效渠道,先后为德昌培养了许多年轻有为的猪、羊、鸡养殖专业户,使他们在升学无路、就业无门、苦无技术的困境中找到了干事创业、带头致富的途径。
为了贫困户脱贫,陈德熙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凡事竭力而为,他常说“解决了贫困户的问题,贫困户脱贫了,贫困户家中的孩子们也就能健康成长”。
3.梁绍华,男,64岁,汉族,中共党员,宜宾市翠屏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梁绍华曾历任宜宾市翠屏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2012年3月退休后担任翠屏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凭着“干就干好”的信念,梁绍华带领翠屏区关工委实现了基层“六好”关工委组织建设全覆盖,全区关工委组织达到486个。他因地制宜建立了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2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15个,使6000多名农村儿童直接受益。
在梁绍华的组织领导下,以资助贫寒大学新生为工作宗旨的翠屏区栋梁工程活动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捐款全覆盖。募集资金连续六年攀升,累计达到608万元,扶助贫困大学新生628人。2014年翠屏区关爱基金建立,梁绍华亲自上门、打电话、发短信动员爱心单位和企业捐助关爱基金,累计达400多万元,关爱基金募捐额度居全市第一。关爱基金已直接关爱帮扶贫困青少年儿童3000余人,2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优秀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夏令营活动和科普实践活动。
梁绍华身体力行“做示范”、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事迹感染着很多人。一直受到梁绍华关爱的周阳同学与病魔抗争5年后不幸离世,捐献出了自己身上全部有用的器官来回报社会,感恩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续写了人间大爱。
4.昂堂,男,69岁,藏族,中共党员,阿坝州阿坝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昂堂从阿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后已在县关工委干了10年。在职时曾被评为四川省教育战线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创办了阿坝县第一所民族(藏文)初级中学,查理乡首次实行了藏、汉文双语教学。他还大力提倡多民族走读生与寄宿生合校合班或合校分班,首次在边远民族地区开展寄宿制学校(班)。
担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后,他积极向县委政府争取支持,县关工委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得到保障,为全面开展好关工委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015年,年事已高的昂堂主任辞去关工委执行主任一职,全心全意做家乡父老的服务者。在他的带领下,神座村从一个纯牧业村转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示范村;通过艰辛努力成立的神座村教育发展基金为特困少年儿童解决助学资金;促成电子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暑假实践队到神座村支教。
2018年,在昂堂动员下阿坝县成立了第一个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在他的带领下,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紧紧围绕中心,发挥优势,实现了全村无“五失”青少年,无打架斗殴,无上访告状,村风正,民心顺。
5.叶树元,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绵阳市三台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战士。
叶树元早年在云南当兵服役期间就是个摄影爱好者,从镜头中结下的情缘成为他一生不懈的奋斗。彝族、傣族、傈僳族、摩梭族、哈尼族、汉族……贫困孩子只要被他扶持的手牵着就再也没有松开。
1991年开始,叶树元用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积蓄资助贫困孩子。在凉山民中就读初中的彝族小女孩呷觉伍甲是叶树元资助的第一个,接着第二个、第三个……21年间已帮助六个民族的66个特困学生和失学孩子重返校园。2006年初,他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成立“三台爱心救助协会”,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20人,帮助了26000孩子,为那些想献爱心而苦于无门的爱心人士与因贫苦无法上学的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为了帮助学业好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圆读书梦,走成才路,叶树元已家徒四壁,但他资助孩子的决心不变。为了挣钱供孩子们读书,他除了白天上班,还要利用双休和节假日去摄影采风,到亲友承包的苗圃地打工,亲自蹬三轮送货,租房开花店……
除资助孩子外,叶树元还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善人”“活菩萨”,是三台县争创文明县城、争先创优活动中的先进典型。
6.雷允树,男,68岁,汉族,中共党员,广安市岳池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2010年,从岳池县人大工作岗位退休的雷允树做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不但自掏腰包组织老同志到外地学习考察、多方“取经”,还带领大家进机关、下村镇、去学校实地调研。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岳池县各个乡镇、机关、学校、企业,还深入到700多个村(社区)去指导关工组织的建设。
面对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病情越来越重,自己的身体也常被病痛缠绕的情况,他依然坚守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爱,如胰腺炎术后三天就带病坚持工作。当得知在岳池中学读高、初中的小月、小华两姐弟,因父亲犯罪被捕入狱、母亲早逝,面临失学的困境时,他主动结对帮扶该家庭。在他的长期帮助下,姐弟二人考上了大学,其服刑的父亲也提前出狱。
近年来,雷允树共筹集关爱资金800多万元,仅今年他就带头捐款,并动员全县老干部捐款近3万元用于救助困难青少年。在雷允树的带领下,岳池县关工委实施了“928渠江基金”“金秋助学”“暖冬行动”等公益项目,共帮扶青少年10141人,救助困难青少年2156人、贫困大学新生895人、病残儿童32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中心)146个,建立“五老关爱活动室”7个,为全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7.李顺模,男,汉族,70岁,中共党员,自贡市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2008年退休的李顺模,拒绝高薪聘请,毅然担起自贡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和自贡市教体局关工委执行主任的担子,先后荣获全国和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第二届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五老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李顺模把在教育系统建立关工委这件事用绣花功夫去落实。他向局党组建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试行意见》,穿针引线地把关工委组织从零突破到267个,教育系统约24.7%的离退休人员活跃其中,并将关工委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与学校主战场实现了有机结合。
2018年自贡市教育基金会在全省、市、州教育基金会中被评为唯一的 “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五A级”。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全市开展了“栋梁工程——家乡助你上大学”“精准扶贫·送温暖”等大型活动,共筹资937万余元,关爱优秀青年教师和困境青少年达35749人次。
8、陆学英,女,61岁,彝族,攀枝花市陶家渡街道矿建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61岁的陆学英先后获得“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四川省第四届十佳五老提名奖”等殊荣,并荣登2015年度“中国好人榜”。人们称她“矿山母亲”,竞相传颂着她的故事。
早在1990年的一天,她在捡废品时看见一个身体瘦弱的小男孩,脸上满是灰尘、衣衫破烂,脏兮兮地蹲在一群小青年中,任他们拳打脚踢。“没人帮他,十分可怜。”回想当时情形,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她心有余悸、心痛万分。她走上前几声怒吼,将小青年驱散。小男孩叫谷子(化名),他爸爸得肺癌死了,妈妈离家出走了,已在外流浪了10多天。想到无家可归的孩子流落社会,可能染上恶习毁了一生,她立刻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此,她走上收养孤儿的路。
28年来,她除抚养自己的3个孩子外,先后收养了4名孤儿。为了孩子,她在井下采过煤、推过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炼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还开荒种菜、喂鸡养猪,硬是靠着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和双手养大了7个孩子。
9.杨虎,男,78岁,汉族,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为打造爱囯主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退休后的杨虎不遗余力。他利用一切时间在苍溪永宁镇、五龙镇一带收集查找红军遗址。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自费投资5万多元,争取到爱心赞助近10万多元,抢救维修好红军石柱4根,复原了《中华苏维埃十大政纲》、红军标语口号等近40个石碑,形成近500米长红军碑林走廊;发掘了兵工厂、战壕、乡村苏维埃遗址等;对施店驿古驿道文化进行收集、发掘、打造,形成了5万多字的文字资料,诗词30多首,亲自撰刻石碑30多座,形成百米长古驿道碑林台,现已初步构建出以红军塔为中心的红色文化爱囯主义教育基地。
杨虎坚持每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熬夜写讲稿,制作挂图搞展览,先后开展了“学党史、国史.放飞梦想”“发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50场次,2万多名青少年受到教育。
多年来,他坚持每年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几千元去救助一些孤困儿童。为一些面临失学的青少年多方奔走,筹集关爱资金圆失学孩子的读书梦;他密切协调相关部门,并自己主动出资帮助杨焱等10多名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救助贫困青少年20多人。
10.章瑞宽 ,男,76岁,汉族,中共党员,内江市隆昌市龙市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2年的章瑞宽退休后本可以到成都儿子家去安享晚年,但他执意留在了龙市镇,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不停奔波。他先后被省、市、县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章瑞宽都要带着关工委的同志一起去慰问学校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自费为他们购买零食、书籍、学习用品等礼物,21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为解决龙市镇留守孩子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章瑞宽积极发动身边的人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据统计,今年五老人员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共198对,筹集帮扶资金10余万元,累计帮扶留守儿童1200人。
龙市镇学校的学生手中都有一张“爱心卡片”,上面除了印有热线电话外,还有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方面的内容,平时只要孩子有困难,都可以得到关工委帮助。
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获得者(12名)
1.陈尧,男,86岁,汉族,中共党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工务段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2.唐耀亲,男,汉族,78岁,民进会员,遂宁市蓬溪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3.谭天锦,男,81岁,汉族 ,泸州市江阳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4.李隆会,女,72岁,汉族,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5.白德全,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和学校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6.陈恩溥,男,77岁,汉族,中共党员,南充市蓬安县徐家镇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7.刘国唐,男,73岁,汉族,中共党员,达州市通川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8.牟万金,男,77岁,汉族,中共党员,巴中市平昌县同州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9.黄世德,男,74岁,汉族,中共党员,雅安市天全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10.杨克能,男,67岁,汉族,中共党员,眉山市仁寿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11.唐兴玉,女,65岁,汉族,中共党员,资阳市安岳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12.四龙泽翁,男,72岁,藏族,中共党员,甘孜州新龙县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公示时间:2018年10月23日—10月29日
公示电话:028-84305220?
联系地址:成都市玉双路3号,邮编:610021(记者 刘佩佩)
北京 河北 安徽 四川 重庆 福建 贵州 浙江 上海 山东 山西 新疆 云南 甘肃 广东 宁夏 成都 广州 武汉 唐山 马鞍山 绍兴 鄂尔多斯 黄山 厦门 哈尔滨 苏州 芜湖 常州 晋城 淮北 宿州 南京 太原 福州 合肥 长治 南宁 珠海 濮阳 大庆 毕节 临沂 贵阳 杭州 南通 蚌埠 中山 铜陵 东莞 常德 无锡 徐州 宁波 遵义 嘉兴 潍坊 长沙 克拉玛依 惠州 大连 深圳 淮南 佛山 南昌 秦皇岛 重庆渝北 阜阳 重庆渝中 张家港 包头 洛阳 亳州 青岛 廊坊 长春 宜昌 扬州 遂宁 萍乡 池州 威海 三门峡 济南 六安 江门 焦作 郑州 朔州 三明 兰州 绵阳 侯马 临汾 许昌 济源 南阳 镇江 营口 东营 安庆 西安 宣城 北京东城 滁州 石家庄 上海静安 岳阳 天津和平区 日照 韶关 庆阳 上海浦东 邯郸 吉林市 沈阳 北京朝阳 上海长宁 肇庆 泉州 烟台 漳州 景德镇 宝鸡 柳州 广安 昆明 淄博 银川 通辽 金昌 安阳 承德 泰州 莱芜 晋中 吕梁
10月23日,记者从四川省关工委获悉,由四川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团省委等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于2018年8月3日启动。9月14日,省关工委召开初评会,推荐出30名符合条件、事迹突出的第六届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在省关工委机关网、关爱明天网展播,同时在全省启动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目前,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名单出炉公示,其中包括“十佳五老”10名、“十佳五老”提名奖12名。
据介绍,“五老”是指老专家、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十佳五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他们忠诚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务实创新、关爱后代的“五老”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更多的老同志自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新闻链接:
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10名)
1.赵家骥,男,80岁,汉族,中共党员,乐山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专家。
赵家骥,原乐山市教育局局长、乐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乐山市关工委副主任,现任市关工委报告团团长,省关工委宣讲团成员。1992年参加市关工委工作,至今已26年。
他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六个一”模式,被国务院妇儿工委转发全国;他热心指导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了教师、同学、家长的“三帮”活动,实行了“代理家长制”“小先生制”“监护人培训制”;他主动研究宣讲课题,义务到各地宣讲,仅在他关心主持建起来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年就有三万多学生在基地听讲座、参加实践活动;他连续8年,悉心指导全市青少年创新教育活动,启发学生开展“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获全国创新大奖,学生研究的《塑料袋有禁不止》课题获全国奖,“关于世界珍稀特产白蜡的调查”获四川省科协主席奖。
古稀之年的赵家骥,毫不吝惜地发挥着余热。他先后4次邀请省内名校名师组成支教团,到民族地区无偿送教帮学;争取北京出版单位向少数民族地区捐赠价值45.5万元的图书;他多次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慰问特教儿童,以“爱的奉献、爱的教育”为主题,为特殊教育学校讲授“特殊教育的办学思想”,设计了先进的办学模式。
2.陈德熙,男,80岁,凉山州德昌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陈德熙从县政协副主席退下来担任县五老志愿者科技组组长,20年来从没割断与畜牧业发展的联系。在他的倡导下,德昌县畜牧业走向了生态型、科技型和效益型循环经济模式。
担任县五老志愿者科技组组长后,他带领县五老志愿者科技组成员深入乡镇调研,撰写了《关于当前我县生猪生产的调查报告》《林下养鸡,大有作为》《关于林地、果园生态养鸡的调查报告》等调研文章,得到德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各乡镇广泛推广。
他挑灯执笔,亲手写下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厚厚的一撂稿纸往背包里一塞,亲自送到县关工委办公室请工作人员帮忙打印后分发给需要的人。
几年来,他依托县关工委搭建的平台,为青少年成长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他积极拓展培养青年干事创业的有效渠道,先后为德昌培养了许多年轻有为的猪、羊、鸡养殖专业户,使他们在升学无路、就业无门、苦无技术的困境中找到了干事创业、带头致富的途径。
为了贫困户脱贫,陈德熙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凡事竭力而为,他常说“解决了贫困户的问题,贫困户脱贫了,贫困户家中的孩子们也就能健康成长”。
3.梁绍华,男,64岁,汉族,中共党员,宜宾市翠屏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梁绍华曾历任宜宾市翠屏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2012年3月退休后担任翠屏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凭着“干就干好”的信念,梁绍华带领翠屏区关工委实现了基层“六好”关工委组织建设全覆盖,全区关工委组织达到486个。他因地制宜建立了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2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15个,使6000多名农村儿童直接受益。
在梁绍华的组织领导下,以资助贫寒大学新生为工作宗旨的翠屏区栋梁工程活动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捐款全覆盖。募集资金连续六年攀升,累计达到608万元,扶助贫困大学新生628人。2014年翠屏区关爱基金建立,梁绍华亲自上门、打电话、发短信动员爱心单位和企业捐助关爱基金,累计达400多万元,关爱基金募捐额度居全市第一。关爱基金已直接关爱帮扶贫困青少年儿童3000余人,2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优秀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夏令营活动和科普实践活动。
梁绍华身体力行“做示范”、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事迹感染着很多人。一直受到梁绍华关爱的周阳同学与病魔抗争5年后不幸离世,捐献出了自己身上全部有用的器官来回报社会,感恩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续写了人间大爱。
4.昂堂,男,69岁,藏族,中共党员,阿坝州阿坝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昂堂从阿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后已在县关工委干了10年。在职时曾被评为四川省教育战线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创办了阿坝县第一所民族(藏文)初级中学,查理乡首次实行了藏、汉文双语教学。他还大力提倡多民族走读生与寄宿生合校合班或合校分班,首次在边远民族地区开展寄宿制学校(班)。
担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后,他积极向县委政府争取支持,县关工委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得到保障,为全面开展好关工委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015年,年事已高的昂堂主任辞去关工委执行主任一职,全心全意做家乡父老的服务者。在他的带领下,神座村从一个纯牧业村转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示范村;通过艰辛努力成立的神座村教育发展基金为特困少年儿童解决助学资金;促成电子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暑假实践队到神座村支教。
2018年,在昂堂动员下阿坝县成立了第一个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在他的带领下,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紧紧围绕中心,发挥优势,实现了全村无“五失”青少年,无打架斗殴,无上访告状,村风正,民心顺。
5.叶树元,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绵阳市三台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战士。
叶树元早年在云南当兵服役期间就是个摄影爱好者,从镜头中结下的情缘成为他一生不懈的奋斗。彝族、傣族、傈僳族、摩梭族、哈尼族、汉族……贫困孩子只要被他扶持的手牵着就再也没有松开。
1991年开始,叶树元用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积蓄资助贫困孩子。在凉山民中就读初中的彝族小女孩呷觉伍甲是叶树元资助的第一个,接着第二个、第三个……21年间已帮助六个民族的66个特困学生和失学孩子重返校园。2006年初,他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成立“三台爱心救助协会”,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20人,帮助了26000孩子,为那些想献爱心而苦于无门的爱心人士与因贫苦无法上学的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为了帮助学业好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圆读书梦,走成才路,叶树元已家徒四壁,但他资助孩子的决心不变。为了挣钱供孩子们读书,他除了白天上班,还要利用双休和节假日去摄影采风,到亲友承包的苗圃地打工,亲自蹬三轮送货,租房开花店……
除资助孩子外,叶树元还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善人”“活菩萨”,是三台县争创文明县城、争先创优活动中的先进典型。
6.雷允树,男,68岁,汉族,中共党员,广安市岳池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2010年,从岳池县人大工作岗位退休的雷允树做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不但自掏腰包组织老同志到外地学习考察、多方“取经”,还带领大家进机关、下村镇、去学校实地调研。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岳池县各个乡镇、机关、学校、企业,还深入到700多个村(社区)去指导关工组织的建设。
面对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病情越来越重,自己的身体也常被病痛缠绕的情况,他依然坚守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爱,如胰腺炎术后三天就带病坚持工作。当得知在岳池中学读高、初中的小月、小华两姐弟,因父亲犯罪被捕入狱、母亲早逝,面临失学的困境时,他主动结对帮扶该家庭。在他的长期帮助下,姐弟二人考上了大学,其服刑的父亲也提前出狱。
近年来,雷允树共筹集关爱资金800多万元,仅今年他就带头捐款,并动员全县老干部捐款近3万元用于救助困难青少年。在雷允树的带领下,岳池县关工委实施了“928渠江基金”“金秋助学”“暖冬行动”等公益项目,共帮扶青少年10141人,救助困难青少年2156人、贫困大学新生895人、病残儿童32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中心)146个,建立“五老关爱活动室”7个,为全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7.李顺模,男,汉族,70岁,中共党员,自贡市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2008年退休的李顺模,拒绝高薪聘请,毅然担起自贡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和自贡市教体局关工委执行主任的担子,先后荣获全国和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第二届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五老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李顺模把在教育系统建立关工委这件事用绣花功夫去落实。他向局党组建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试行意见》,穿针引线地把关工委组织从零突破到267个,教育系统约24.7%的离退休人员活跃其中,并将关工委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与学校主战场实现了有机结合。
2018年自贡市教育基金会在全省、市、州教育基金会中被评为唯一的 “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五A级”。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全市开展了“栋梁工程——家乡助你上大学”“精准扶贫·送温暖”等大型活动,共筹资937万余元,关爱优秀青年教师和困境青少年达35749人次。
8、陆学英,女,61岁,彝族,攀枝花市陶家渡街道矿建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61岁的陆学英先后获得“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四川省第四届十佳五老提名奖”等殊荣,并荣登2015年度“中国好人榜”。人们称她“矿山母亲”,竞相传颂着她的故事。
早在1990年的一天,她在捡废品时看见一个身体瘦弱的小男孩,脸上满是灰尘、衣衫破烂,脏兮兮地蹲在一群小青年中,任他们拳打脚踢。“没人帮他,十分可怜。”回想当时情形,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她心有余悸、心痛万分。她走上前几声怒吼,将小青年驱散。小男孩叫谷子(化名),他爸爸得肺癌死了,妈妈离家出走了,已在外流浪了10多天。想到无家可归的孩子流落社会,可能染上恶习毁了一生,她立刻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此,她走上收养孤儿的路。
28年来,她除抚养自己的3个孩子外,先后收养了4名孤儿。为了孩子,她在井下采过煤、推过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炼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还开荒种菜、喂鸡养猪,硬是靠着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和双手养大了7个孩子。
9.杨虎,男,78岁,汉族,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为打造爱囯主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退休后的杨虎不遗余力。他利用一切时间在苍溪永宁镇、五龙镇一带收集查找红军遗址。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自费投资5万多元,争取到爱心赞助近10万多元,抢救维修好红军石柱4根,复原了《中华苏维埃十大政纲》、红军标语口号等近40个石碑,形成近500米长红军碑林走廊;发掘了兵工厂、战壕、乡村苏维埃遗址等;对施店驿古驿道文化进行收集、发掘、打造,形成了5万多字的文字资料,诗词30多首,亲自撰刻石碑30多座,形成百米长古驿道碑林台,现已初步构建出以红军塔为中心的红色文化爱囯主义教育基地。
杨虎坚持每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熬夜写讲稿,制作挂图搞展览,先后开展了“学党史、国史.放飞梦想”“发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50场次,2万多名青少年受到教育。
多年来,他坚持每年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几千元去救助一些孤困儿童。为一些面临失学的青少年多方奔走,筹集关爱资金圆失学孩子的读书梦;他密切协调相关部门,并自己主动出资帮助杨焱等10多名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救助贫困青少年20多人。
10.章瑞宽 ,男,76岁,汉族,中共党员,内江市隆昌市龙市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2年的章瑞宽退休后本可以到成都儿子家去安享晚年,但他执意留在了龙市镇,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不停奔波。他先后被省、市、县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章瑞宽都要带着关工委的同志一起去慰问学校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自费为他们购买零食、书籍、学习用品等礼物,21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为解决龙市镇留守孩子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章瑞宽积极发动身边的人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据统计,今年五老人员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共198对,筹集帮扶资金10余万元,累计帮扶留守儿童1200人。
龙市镇学校的学生手中都有一张“爱心卡片”,上面除了印有热线电话外,还有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方面的内容,平时只要孩子有困难,都可以得到关工委帮助。
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获得者(12名)
1.陈尧,男,86岁,汉族,中共党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工务段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2.唐耀亲,男,汉族,78岁,民进会员,遂宁市蓬溪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3.谭天锦,男,81岁,汉族 ,泸州市江阳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4.李隆会,女,72岁,汉族,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五老志愿者,老模范。
5.白德全,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和学校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6.陈恩溥,男,77岁,汉族,中共党员,南充市蓬安县徐家镇五老志愿者,老教师。
7.刘国唐,男,73岁,汉族,中共党员,达州市通川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8.牟万金,男,77岁,汉族,中共党员,巴中市平昌县同州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9.黄世德,男,74岁,汉族,中共党员,雅安市天全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10.杨克能,男,67岁,汉族,中共党员,眉山市仁寿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11.唐兴玉,女,65岁,汉族,中共党员,资阳市安岳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
12.四龙泽翁,男,72岁,藏族,中共党员,甘孜州新龙县五老志愿者,老干部。
公示时间:2018年10月23日—10月29日
公示电话:028-84305220?
联系地址:成都市玉双路3号,邮编:610021(记者 刘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