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教育 主题活动 讲文明树新风 我们的节日 联盟联播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广安要闻 道德模范 广安义工 区市县动态 站内公告 小平故里·人文广安 文明论坛 原创评论 文明风采 他山之石 资料中心 联系我们 加入志愿组织

    【重走长征路】“卓木碉会议”: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来源: 广安文明网       责任编辑: 伍敏       日期: 2016-09-12

      

      卓木碉会议旧址。 图片来源:广安文明网

      

      8月24日,马尔康。

      上午9点,采访车驶出马尔康市区沿梭磨河下行40分钟,再右拐沿脚木足河上行约半个小时,便来到了崇山峻岭中的脚木足乡白莎村。

      村旁,两个碉楼耸立在透明的蓝天下,其中八角碉楼还保存完好,另一个四角碉楼顶部已经坍塌。碉楼周围有鸟盘旋,鸟的鸣叫更衬出山寨的宁静。离碉楼约400米远的一块高台地上,有一座百年喇嘛庙——若布洛寺。陪同采访的脚木足乡人大主席严木初告诉笔者,“卓木碉会议”就是在若布洛寺的老大殿里召开的。

      阳光照耀下的若布洛寺庄严、宁静。“‘卓木碉会议’旧址因地处大山深处,很难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许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81年前在这儿发生的事。”严木初坦言,但作为党内斗争的一次重要见证,“卓木碉会议”是不能被遗忘的。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若布洛寺老大殿,召开了分裂党和红军的“卓木碉会议”。会上张公然揭出叛党旗帜,另立所谓“中央”,自命为“主席”,并向党中央发出电文,叫嚣取消党中央。对此,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1月17日,中央电示张国焘不得冒用“中央”名义。1936年1月22日中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另立第二中央的决定》,指出,“张国焘这种成立第二党中央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中国革命。”

      毛泽东后来对埃德加·斯诺说过,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关系到党的命运的“千钧一发”的时刻。“卓木碉会议”是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背离党中央走得最远的一步。

      由于年久失修,若布洛寺老大殿已经坍塌,仅剩下一堵高3米、长6米多的断墙;老大殿旧址上,长满了杂草和灌木。严木初告诉记者,当年为了布置会场,张国焘曾叫人将大殿里的所有设施都搬了出去。

      站在断墙旁,能清晰地看见通往北和南的两条道路,张国焘最终选择了退却的南下之路。但历史证明,只有向北,才是通往胜利的道路。

      事实上,“卓木碉会议”的全称叫“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议正式进行的时间仅两至三个小时,因在卓木碉召开而史称“卓木碉会议”。但笔者在脚木足乡采访时,却并没有找到一个叫“卓木碉”的地名。这是为什么呢?

      “最有可能是因读音不准造成的。”严木初介绍说,“卓木碉”一词最早出自土著汉人之口,他们初学藏语,不免咬字不准、吐词不清,把脚木足说成‘卓木碉’是常有的事,加之红军长征过脚木足时,周围未跑并能通话的多系土著汉人,红军询问地名时,土著汉人就把不规范的习惯称法告诉给了红军,由此造成了地名上的流弊。

      金秋的脚木足,放眼望去,崭新的藏式民居一栋接一栋,点缀在河谷两岸;河谷里满是金灿灿的青稞、玉米,勤劳淳朴的藏族群众正忙着收获莲白……

      “如今,脚木足已成为马尔康的粮仓。”严木初高兴地说:“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广安文明网)

     

相关推荐

更多>>

主题活动

czczl.jpg QQ图片20160301111731.jpg QQ图片20160225155809.jpg